368 【一句話捅破天】(2 / 3)

楊格的手指向朝鮮,說:“話說回來,現階段我國的戰略是爭取在英俄和解之前重回朝鮮,控製朝鮮北部地區的煤鐵資源,無論是與俄國聯手控製還是單獨控製,總的目標是不讓日本得到朝鮮北部山區豐富的煤、鐵、銅、金等礦藏,壯大其實力。目前是我國沒有足夠的財政收入支持軍隊與日決戰,再者,戰略不當,依靠戰術、戰法是贏不了戰爭的,一如職臣在甲午年的遼東戰場所為。戰爭的勝利首先要靠戰略的優勢來奠定,我國隻能在一方麵積極推行新政增強國力、軍力的同時,一方麵抓住遠東地區日本近處的戰略資源,遏製其發展的勢頭,增加其發展的成本。假以時日,我國總體力量定然超過日本多矣,決戰獲勝便水到渠成。”

“楊格......”

“臣,在。”

“立憲又當如何?”

“立憲是大勢所趨,宜早不宜遲,越早對皇室越有利,越遲,立憲很可能被其他形式的政體,比如法國的、美國的政體所取代。”

楊格廢了恁多口水,總算讓光緒覺得當前的政體無法如臂使指的執行“既定戰略”,開口說出立憲二字,又哪能錯失機會呢?

“臣建議陛下出洋考察西洋列強政體,特別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英國之政體。”

光緒又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應英國女皇之邀出洋考察”一事。不過,話說到這個份兒上,無論皇帝出洋考察歸來有何心得,這立憲還是要進行的,因為楊某人會不遺餘力的推行之。

“楊愛卿,你欲如何實現立憲?”

“立憲首在立法,立法應當由專門的人才參考列強政體、憲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擬定出憲法草案來,再以三種遴選議員的方式召集議會,修改、商定憲法後頒布實施。議員由各省推薦賢達,工、商、軍隊及各行業組織行會選舉代表和各民族推舉良才組成。當下,新思想剛剛開始傳播,傳統觀念還占據絕對優勢地位,陛下和皇室對立憲議會的影響力較強,有利於得出皇室、議會、政府三者平衡,滿漢蒙藏回五族平等的憲法來。”

楊格在勸說光緒的時候,當然要把這事兒往有利於皇帝的方向說,真要召集預備立憲議會商定憲法、政體以及皇室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了,那時的情形又會如何?還得兩說!

“陛下可在出洋考察之前宣布預備立憲,待預備立憲會議召集時,陛下已經從歐美返回,正可以列強現成的經驗引導憲法製定。關於立法,臣舉二人可勝任其事,沈家本,現任天津知府,對曆朝曆代的律例頗有研究,有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伍廷芳,現任駐美墨古秘諸國公使,乃是朝廷重金禮聘的洋務外交幹才,在香港獲得大律師執照,尤其精通英國法律,正可為陛下所用。”

“慢。”光緒擺手道:“朕早已聽說沈、伍二人之名,可用。議員遴選之各省推舉和行業推選皆無問題,各族推選又該當遵循何種法子?如果按照各族人口比例選舉,在京師的滿蒙王公中阻力會很大。”

“臣以為,三種辦法缺一不可,各有側重。各省推舉賢達實則就是各省官署指定,旗籍官員入選的比例很大;行業推舉代表則不論民族,側重於工、商、軍隊,從目前來看三者都偏向於新政,對以立法肯定、深化新政有利,也可以促使占據大量社會財富的滿族親貴們積極興辦工業和投入商業;民族推選代表多為各族首領,其中滿蒙藏聯係較為緊密,人數與漢族相當為宜,二者各占三成,另有四成由回、壯、羌、彝、朝鮮等人口在一萬以上的民族代表占據。”

在心裏念叨著“四萬萬人的皇帝”,光緒拋開了滿族一家利益之念,又問:“議會人數以多少為宜?”

“陛下,此事還是電谘伍廷芳爵士後,朝議決定為好。”楊格不願意包攬太多,給光緒留下一個“楊某人早就計劃周全,隻等皇帝入彀”的印象。立憲的話意現在談起稍微早了一點,距離光緒應邀出訪英國還有三個月時間,足夠征集意見和略定框架了。國家的問題以及今後戰略實施的問題,還是在一個“錢”字上,否則,在某些人的暗中抵製下,朝廷連召集議會的銀子都可能拿不出來。“臣是參謀總長,職責主要還是在軍事上,現今要與德國合作興建青島海軍基地,整編山東各軍和第五軍、第七軍,還要加大對第四軍的補給。陛下,這是臣於昨日接到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