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造船廠不想為一艘沒有多少油水的艦船殼子花費工夫,清國海軍價值90萬英鎊的訂單被轉移給有些“饑不擇食”的阿姆斯特朗公司。
1897年4月下旬,隨著清國皇帝登上包租的英國商船“畢來文”號踏上前往英吉利的旅途時,英國海軍記者兼美術家F.簡出版了他的第一期《簡氏海軍艦船年鑒》,“秦皇級”戰艦的設計圖紙第一次以鋼筆繪製的草圖形式展現在世人麵前。
新生的事物總會招來世人的懷疑,從裝備四門十三英寸半主炮的君權級到裝備六門十二英寸主炮的秦皇級,其間帶來的“全艦主炮齊射”和“取消二級副炮”的概念,不會輕易被人們接受。由此,各種各樣的猜想橫空出世。比如,因為要布置三座炮塔而拉長的艦體是否有足夠的強度?六門火炮在對舷側目標的一次齊射會否把戰艦掀翻?把18門一、二級炮換成6門一級火炮是否會降低火力投放率?腦後拖著豬尾巴的清國人自己裝備的火炮會不會炸膛或者打不響?還有......
凡此種種議論,無一例外的落入新任駐英公使羅豐祿的耳內,令他憂心忡忡。身為公使,他要為自己無法決定的戰艦設計保證建造質量。當監造官楊再天中校抵達倫敦後,公使就立即帶著監造官來到紐卡斯爾泰恩河畔。
紐卡斯爾就是一座造船城,整座城市的所有人們都從事與建造戰艦相關的工作。作為阿姆斯特朗公司總部所在地和生產基地,沿泰恩河邊分布著十二個船台,無數的幹船塢和沉降式船塢,還有為戰艦配套生產兵裝的埃爾斯維克軍械廠。煙囪林立,鍛錘鏗鏘,工廠的煙霧和河水的霧氣彌散在造船城的幾乎每個角落。
租用的小汽艇在河麵上緩緩前行,羅豐祿指著對岸正在鋪設長達122米龍骨的“秦皇號”,問身邊年輕的中校:“賢侄啊,90萬英鎊折合550萬白銀啊,咱們的秦皇號就這麼開工了,你有把握嗎?”
“公使大人,卑職有把握,卑職堅信參總堅持的設計是最好的!陸軍在建設壓製炮兵,總結出齊射戰法,這套戰法在海軍的應用就是秦皇號。”
“唉......”中校的解釋沒有替公使釋去疑慮,身在世界第一強國英吉利,目睹英國的造船工業發達如斯,回頭看看東方的遠處遙不可及的祖國,想想國家薄弱的工業能力和陸軍出身的參總擬製出來的設計草案,以及英國人對此的稀裏古怪又帶著蔑視之情的評論,由不得羅豐祿不擔心!他相信楊格在陸軍的影響力和絕對的能力,可這是為海軍建造第一艘萬噸戰艦呐!
“嗚嗚......”汽笛聲中,三條拖船或拉或頂把一艘還沒有舷號標識,隻有光禿禿的炮塔還未曾裝上炮管的新戰艦帶出泊位,緩緩向河口駛去,同時,新戰艦的煙囪排出了淡淡的煙霧,想必是已經開始點火預熱鍋爐,準備在河口利用自身的動力進行海試了。
羨慕地看著那艘不明國籍的新戰艦漸漸遠去,羅豐祿和楊再天的心情完全不同。
羅豐祿是船政學堂駕駛班畢業,協助李鴻章創建了北洋艦隊,對海軍戰艦並不陌生,到任之後對英國造船業最新動態頗為關注,了解甚多。他在內心裏暗自抱怨參謀總長的多事,若按照英國最新入役戰艦的設計建造大清國的第一艘萬噸戰艦,那該有多省心啊?楊再天卻從光禿禿的炮台中看出,這還是一艘隻有四門主炮的、入役就將過時的“舊式戰艦”,它很快就會在涉及全艦結構的火力布置上落後於整個時代,連改裝的餘地都沒有!
“再天啊,如果參總采納的是英國威嚴級戰艦設計就好了。英國最近兩年為遠東艦隊設計建造了百夫長級二級戰列艦也不錯,聽說海軍委員會又新批準了新一級海外布置戰艦設計,叫做老人星級。咱們的秦皇號能與英國戰艦抗衡嗎?能與日本訂購的八島號、富士號對抗嗎?”
“能。”楊再天信心滿滿,雖然新艦隻不過是對岸正在鋪設的龍骨,他卻能夠從更新後的海戰理念推導出未來海戰的模式,並想象出自己指揮秦皇號與日本鬼子的八島戰列艦對抗情形。“英國君權級裝備十三英寸半的主炮,君權級的改進型威嚴級卻裝備十二英寸主炮,為何?十三英寸半主炮已經在性能上落後於十二英寸主炮,英國人想解決他們庫存的落後火炮,才積極推銷君權級的設計。參總一眼就看破了英國人的伎倆,加上埃森克虜伯炮廠願意與鞍山中興克虜伯炮廠共享新炮技術,所以,參總才決定采用六門十二英寸主炮的設計。隨著新炮采用無煙藥取代栗色火藥,射程和穿甲能力都大大提高,配用的光學觀瞄器材也同步更新,足以保障在萬米距離上齊射打擊。我軍要塞炮兵已經實現7000米的精確射擊,采用六門火炮齊射的方式,用精確射擊法指導加上炮群的覆蓋命中概率,足以支撐起萬米距離的齊射作戰方式。因此,我們追求的是主力炮群數量和航速。在萬米距離上,152炮無能為力,裝備152炮的敵艦在萬米距離上就會被我擊沉,對我沒有裝備二級副炮的主力艦根本無法構成威脅。單一口徑主炮的裝備還簡化了觀測、運算、瞄準和齊射指揮程序,在人工操作的層麵上縮短火力反應時間,還能適當的提高射速。大人,卑職以為參總的決策是具有前瞻性的,極為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