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士兵就可以攜帶的、威力近乎於75山炮的輕便型火炮,還能從塹壕內發射!山縣有朋能夠想象得到此種武器一旦大量裝備於清國新軍中,第五師團在平壤北部地區與清軍的遭遇戰會是何種情形?壞消息,明石元二郎帶來的確實是壞消息,可也證明了他的情報才能。
“明石君,你能模擬出清軍使用此種火炮的情形嗎?”
“哈伊,大將閣下,請移步。”
書桌旁,明石元二郎給山縣有朋演示出的新型火炮使用方法是粗淺的,很多部分是主觀臆測的,卻也能讓山縣有朋感覺到“前線曲射炮”威脅。中村中佐去年才完善了野戰炮兵的曲射戰法,友阪兵工廠根據此種戰法改進了老式青銅山炮,擴大口徑為75mm,增加最大發射仰角為42°,為此還在青銅山炮基礎上增加重量12公斤。日本軍隊從清國人那裏學到了野戰炮兵曲射戰術,卻又遭遇到這種新型火炮的威脅。
“大陸軍,大炮兵,楊格沒有說謊。”
山縣有朋大將緩緩的搖著頭,一臉感慨、惋惜、哀怨之情。他很想學習比他年輕了三十歲的楊格,很想如楊格那般把他的皇帝、朝廷玩弄於股掌,可是,楊格能做到的,山縣有朋做不到,可惡的伊藤搞什麼議會政治啊!?
明石元二郎心中戚戚,卻又不敢在此時繼續大將的話題。察言觀色,他能體會到大將的心境,那是悲涼無比的啊!
清國的楊格敢於公開叫囂建設大炮兵陸軍,並且集中清國幾乎所有力量實行之,克虜伯提供的150mm野戰加農重炮,天津機器局自產的105mm輕型榴彈炮,改製的克虜伯75mm野戰炮、山炮,加上這種曲射的步兵炮與直射的37行營炮結合,大炮兵陸軍威力無比!荒尾上尉在金家河地區看到的演習廢墟和撿到的無數彈片足以證明這個結論。
“報告!”
大將和中佐同時看向門外,一名大尉軍官立正道:“海軍來電,艦載巡邏艇在鴨綠江口以北之虎山段河道發現三座浮橋!清軍正在渡江!”
來了,來了!山縣有朋隻覺頭皮一麻,腦子一熱,而心底裏卻泛起一股股寒意,揮手打發了大尉,他轉向地圖牆前,雙目緊盯著地圖,努力的讓腦子排除雜念,集中精神思考清國軍隊過江之問題。
三座浮橋,昨天沒有發現,今天出現了,那麼肯定是在昨夜架設的。
一夜之間架設三座浮橋,清國軍隊的實力真是以“一日千裏”的速度在飆升,那麼,昨夜和報告到達自己手裏的這段時間裏,有多少清軍從虎山跨過鴨綠江踏足朝鮮呢?
三座浮橋,以兩座供步兵兩列長縱隊、一座供炮兵單列大間隔縱隊計算,初夏的鴨綠江在虎山段江麵寬度是680米,輕步兵行軍縱隊前後間距0.9米,步速為每小時3公裏;炮兵行軍縱隊為炮位間隔三十米......天呐,不少於兩萬人!
“急電第五師團山口素臣中將,清軍大約兩萬人已經過江,裝備新型近戰輕炮,戰力若何尚無法確認,命令你部取消迂回作戰計劃,全師團整然列陣與清川江南岸之安州——三峰一線,並相機派出小股部隊發起進攻,偵察清軍新型火炮戰力。強調,與清軍遭遇即刻開戰,開戰!”
山縣有朋的軍旅經驗之豐富,他的估算一點兒都沒錯。
七月一日零時,國防軍陸軍江東軍編成內的第一旅、第七旅兩個團及配屬江東軍之混成炮兵第一團、騎兵一個半連,從虎山要塞經由三座浮橋並配合筏渡、船運渡江,在14小時之內,兩萬零九百餘名官兵和36門火炮順利過江,略經整理建製後,向平壤方向急進。
隨即,陸軍少將程克昌率輜重兵三個營在安東虎山江岸,對岸義州江岸建立補給兵站,大量的騾馬拉著大車,在穿著新式深綠灰色軍服的輜重部隊和穿著舊式藍色軍服的屯墾兵牽拉駕馭下,滾滾東行。
同日下午四時許,北洋艦隊新致遠號、來遠號巡洋艦以雙艦編隊出現在鴨綠江口,火力驅逐日軍巡邏艇,炮聲在江口水麵上隆隆而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