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炮火急襲】(2 / 2)

“耘香,參總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你再仔細看看。喏,對岸碼頭的那幾條破船就憑蒿杆固定,未見纜繩。夏季,妙香山地形抬升,此地雨水較為豐沛,前些天的大雨勢必會造成山洪。山洪剛過,船夫就如此掉以輕心的以蒿杆泊船?”

江邊,單以蒿杆泊船乃是取臨時靠泊時船隻可以相對纜繩泊船穩定,船隻不會隨著水浪起伏而發生較大的位移;纜繩泊船則不怕激流,反正船隻也被纜繩係在岸邊的纜樁上;夏天汛期的正確泊船方式應該是纜繩加上蒿杆。

黃書田仔細看了看,回頭向傳令兵道:“增加炮擊目標,對岸船隻。命令一團一營和旅工兵連,按照敵火下強渡情況準備,隨時聽候命令,執行。”

命令下達,立即執行。

旅前指所在位置的上遊方向,一營八百餘名官兵呈疏散的戰鬥隊形,肩扛木船或者拖著木筏靠近岸邊,以排為單位形成前後兩個梯次待命。旅屬工兵連一百七十餘人分為三排,一排登上兩條稍大的木船,船上載著苧麻繩和長鐵鏈;二排兵分兩半,一半在己岸掄起大錘“叮叮當當”的把上臂粗細的尖頭鋼柱深深的釘入地下,一半分別從一排兩條木船上拉下麻繩和鐵鏈,牢牢的係在剛剛釘下的鋼柱上;三排撐著好幾條小木筏,所有人都脫得隻剩下一條褲衩,他們將在步兵強渡的同時下水,協助一排拉起橫江鐵鏈,作為急造浮橋的受力基礎。

如果對岸有敵人,他們就能清清楚楚的看出來,清國新軍要渡江了。如果這些敵人是要半渡而擊,他們就會更妥當的隱蔽自己,堅持在原地,隨時舉槍擊發。

“轟隆隆......”有些空曠的江邊響起一連串爆炸聲,對岸的幾條破船變成大大小小的木塊、木屑,隨著激起的水柱和泥沙崩散;碼頭草廬被轟塌了,硝煙中可以看到橘黃色的火苗,很快就生成大火;桑樹林裏硝煙彌散,爆炸的閃光在樹蔭中顯得有些耀眼;河灘的草叢和灌木叢被急襲炮火覆蓋,淺淺的砂土根本無法抵擋爆炸的威力,連帶著砂土下的卵石四處亂飛。

對岸,悲劇性的第五師團步兵第十二聯隊第一大隊第一中隊170多人正趴在灌木叢和桑樹林中,還有幾個人是泡在水裏,以蒿杆固定的船隻遮蔽西岸的視線。

這一陣突如其來的炮火急襲完全出乎日軍的意料之外,他們偽裝成朝鮮平民的偵察前哨眼看著清軍過了幾條小河,每條小河的己岸地形都比這裏複雜百倍,更適合作為阻擊陣地。一路上,清軍都是大搖大擺的行軍,並未開火,也沒有遂行火力偵察。可這一次,清軍指揮官犯了哪門子毛病啊?火力偵察就火力偵察,派先遣小隊就派先遣小隊吧,犯得著動用十幾門75野戰炮來這一場火力急襲嗎?

日軍被打懵了,可依然嚴守軍令,就算趴在地上被活活震死也沒動彈,就算被炮火掀起的亂石塊劈頭蓋臉的砸下,也沒有叫喊。挨炮就挨炮,桑樹林後麵、博川城裏還有兩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中隊,在上遊的八院裏還有兩個步兵中隊。

山縣大將的命令是以進攻試探清軍火力,可第五師團官兵們不願意執行這樣的命令,在三年前的那個冬季,在賽馬集、細河、草河堡以及青苔峪堡,第五師團被迫以一聯隊、一聯隊的方式投入戰場,與清軍楊格部作戰,每一次都是大敗虧輸,血本無歸。山口素臣中將接手第五師團之後雖然竭力提振士氣,看起來也頗有作用,山口中將自信滿滿,乃向山縣大將請求以第五師團進占平壤,擔負起對抗可能進入朝鮮的清軍責任。

說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

山縣大將、山口中將進攻的命令被聯隊長修改為“視情況發起進攻”,又被大隊長修改為“設伏江岸,相機反擊”。

隱蔽設伏江岸卻因為隱蔽過甚而露出了馬腳,招致炮火急襲。

嚴守紀律的日軍官兵並未換來炮火的停頓,炮火急襲隻間斷了大約半分鍾,之後就是更猛烈、更準確的炮火在河灘灌木叢、草叢和桑樹林裏炸開。原因很簡單,第一旅旅長、參謀長以及炮營營長鄧宗吾都從望遠鏡裏看到躲在木船後被震死的日軍屍體,那幾個倒黴蛋被不可壓縮的水忠實傳遞的衝擊波震死,在激流中翻滾著衝向下遊。

草廬毀了,不可能藏人。那,就隻有草叢、灌木叢和桑樹林了。

隆隆的炮聲,接二連三分不清波次、個數的爆炸聲中,步兵第一營在營長黃騰霄的帶領下衝向江水,爬上木筏和渡船,官兵們以槍托為漿,喊著號子奮力向對岸劃去。工兵連第一排緊隨其後,第三排的弟兄們紛紛跳入水中,以托起隨著木筏、船隻前進而放下的麻繩和鐵鏈......(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