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老毛子要吃虧】(1 / 3)

第一旅強渡大寧江後,地形以平原居多,隨處可以看到綠油油的稻田和躬身勞作的朝鮮農人。與大寧江以西地區有些不同,這些地方的官員們不見了,無人前來迎接****大軍,平民們也沒有誠惶誠恐、畢恭畢敬的匍匐與地,而是在見到深綠灰色軍隊到達時轟然逃竄,眨眼間就沒了蹤影。

第一團在左,第二團在右,第一團的第三連在全團、也就是全旅戰鬥搜索隊形的最左前方。

連長丁先覺中尉是從教導總隊再到武備學堂速成班,年初剛剛畢業分配到第二軍第一旅,頂替接任營長的黃騰霄出任第三連連長。作為正兒八經在武備學堂接受過步炮協同戰術培養的“科班”連長,也作為南方革命黨在新式軍隊中的一份子,丁先覺把黃騰霄留下的三連帶的像模像樣,從全團主力連升格為全旅第一主力連。

深灰綠色的作戰服,圓頂寬簷的布質作戰帽,背上有同色的薄帆布背囊,左右腰間挎著公文皮包和左輪手槍、刺刀鞘,腰帶前後有三個牛皮子彈盒,胸前垂著一個黃澄澄的洋銅哨,雙手攥緊了上著45公分刺刀的96步槍。丁先覺的這身打扮就是標準的前線步兵連分隊指揮員,除非用望遠鏡細看,根本就無法把他與前後左右的弟兄們分出官和兵來。

全連以兩個梯隊的Y字疏散搜索隊形緩步靠近前方的77高地,在目光緊鎖高地的同時,還需要盡量的少踩踏已經開始吐穗、揚花、結實的稻子。所謂Y字隊形,乃是第一排和第二排分別以左右斜梯形散兵線前進,第三排和營配屬到連的機炮分隊以相對緊湊的兩列縱隊在後跟進。這是從開闊地向山地搜索行進的常見連分隊作戰隊形。

在丁先覺的手勢和簡短口令指揮、協調下,第三連以無懈可擊的姿態漸漸逼近77高地。

“瞿瞿瞿瞿。”銅哨聲響起,機炮分隊在距離77高地起拔線大約兩百米的一道田坎邊停下,因為軍工廠產能不足,即便是在第一旅內,馬克沁重機槍的配備依然相當不足,配屬到三連的營機炮連三排隻有一挺馬克沁和兩門60迫。排長闞武功中尉在觀察地形後,留下迫擊炮班在田坎後構築發射陣地,帶著機槍班向前推進了五十多米,在另一道土坎後與第三排建立掩護陣地,隨時以火力支持第一梯隊的兩個排以左前右後的隊形向山腰摸去。

丁先覺的指揮位置比較靠前,在第一梯隊左邊的後腰處,在他眼裏,植被茂密的77高地確實適合於打阻擊,但是相對77高地西麵、北麵的開闊地來說,要隱藏一支“伏擊部隊”實在勉強。

一個團,伏擊作戰狀態展開地幅是兩平方公裏,77高地沒有那麼大,方圓不足一平方公裏。少於一個團的兵力打第一營的伏擊,門兒都沒有,第一營從營長黃騰霄到普通士兵都敢拍胸膛說,老子來去自如,你伏擊個屁啊?!

一排三班長突然臥倒,十七名弟兄紛紛尋找地物掩蔽臥倒,這個動靜落入丁先覺的眼裏,他急忙向後招了招手,又向三班所在方位揮臂示意。頓時,在高地下的迫擊炮班兩門炮立即調整方向射界到三班。

“連長,有情況!”

丁先覺跟隨三班副來到山脊線上,隻見一群日軍從南坡向南偏東方向退走。略目測距離已經有六百多米,敵軍撤退速度是每分鍾50米左右,那麼,等到迫擊炮班標定射擊諸元,以兩門炮群遂行急速射,打小麵積覆蓋時,鬼子已經溜之大吉了。

“他娘的,每次都這樣!來人,報告營長,敵伏兵約四百人向南退卻!各排原地待命,注意警戒!”

77高地北麵大約八百米的一片桑樹林邊緣,團長何宗蓮中校從望遠鏡裏看到第三連的戰術動作堪稱一板一眼,像模像樣,滿意的點頭道:“二營接替一營,向肅川緩慢逼近。”

左近、背後,團部軍官們罵罵咧咧著執行命令,不一會兒,何宗蓮從望遠鏡裏也看到77高地上的官兵們有的拿帽子撒氣,有的跳著腳向著南方指指點點,顯然在痛罵小鬼子沒膽氣。是啊,辛辛苦苦的展開戰鬥隊形接近敵人,敵人卻跑了,幹幹脆脆的,沒有留下一點點尾巴,以至於槍都不曾響一聲,眼見著要爆發的戰鬥就沒了影兒,這,讓渴望著沙場殺敵立功的弟兄們焉能不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