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 【戰略的變局】(3 / 3)

“直接一點,楊格會怎麼做?”

“穩占平安道,進窺黃海道。聯結俄國,共同壓製挾朝鮮王室的大日本帝國。”明石元二郎在回答之前其實並沒有想得太透徹,就是在回答的過程中靈機一動,自覺徹底的洞悉了敵手的企圖,乃侃侃而談:“司令官閣下,朝鮮經濟一向自給自足,以三十度緯線劃分南北,以中央山脈劃分東西,那麼,將會出現如下情況。盛產稻米的南方平原地區沒有工業原材料;盛產工業原材料的北方東部地區幾乎沒有糧食自給力;隻有平安、黃海兩道,也就是楊格企圖染指、控製的地區,工業原材料資源和糧食產出比較平衡。俄國人需要的是良港,是朝鮮半島西海岸瀕臨黃海的不凍港而非東海岸瀕臨日本海的季節性封凍港;清國人需要的重返朝鮮,阻止我國得到朝鮮北部地區的礦產並在朝鮮站穩腳跟;我國需要的是煤、鐵礦產、糧食對朝鮮政局的把控。當前,楊格沒有能力一口吞下朝鮮,卻有能力占據北部西海岸地區,居於在未來三國遠東爭霸中最為有利的地位。而他南下漢城,勢必會引發我軍殊死相抗和俄國人的猜疑,他實力有限無法應對兩個戰場,一個不好很可能就會落得退兵鴨綠江以西的結果。因此,卑職推斷,楊格不會南下漢城而會在俄軍遭遇重創之際伸出援手,增援俄軍。當然,這是楊格能夠拿下平壤,兵進黃海道,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之後,為清俄未來在朝鮮聯手遏製我國的戰略格局而作出的行動。由此可見,我們不能指望在重挫俄軍之後於俄談判媾和,而堅守平壤則是挫敗楊格戰略的唯一辦法!”

明石元二郎中佐的話意徹底的顛覆了山縣有朋大將的戰略構想。

朝鮮日俄之爭,乃是楊格利用日本對礦產資源的渴求設計引發的,對此,山縣有朋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就作出了判斷,隻是拿不出清國人擊機日俄商人、軍人的證據而已。這些都不重要了,大日本帝國動員了五個師團近九萬兵力,在朝鮮半島上形成了當前的戰略格局,如何在此基礎上達成“得到礦產,控製朝鮮王室、政府”的目的?就要看山縣有朋本人如何打這麼一場有點糊塗的戰爭了。

此前的戰略計劃確實有些一廂情願的意思。清國在茂山駐紮了三個旅三萬人,意圖是什麼?清軍主力如果輕易得到平壤、黃州、海州卻不南下漢城,而是以茂山的三個旅和西海岸之一部增援俄軍,至少保證俄軍能穩守城川江一線,甚至有可能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以精銳橫越中央山脈側擊元山,斷日軍第3、第6師團以及第2師團一部之後路,與俄軍前後夾擊之,又當如何?!

可能的變局出現了,而山縣有朋大將手中隻有一個旅團的預備隊,根本無法應對變局!

“命令,第五師團全員退守平壤,固守五天;第四師團立即以不少於兩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和部分騎兵的旅團級支隊增援平壤;第二師團第十五旅團緊急集合,保衛司令部向平壤以南的沙裏院轉進!命令第三師團司令部充任東路軍司令部,全權指揮東路作戰!急電大本營,請調齊裝滿員之近衛師團增援朝鮮!”

命令下達,建議的明石元二郎和決策的山縣有朋都不曾想到,自己此時的想法,正是那個麻煩的對手——楊格所期望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