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朝廷規定,千總以上武官收到升職文書後並不能直接進行交接,因為,他們還沒有勘合文憑,必須要進京去兵部衙門領取。
唐琪想要真正接任就必須進京述職,同時,他手下的很多武官也要進京。但並不能是全部,駐軍必須有人坐鎮,其實,要去北都領取相關文書的是那些世襲武官,或正式的朝廷武官,那些募兵軍官並不包括在內,因為他們屬於聘用,唐琪個人聘用的人。
比如剛來到舟山的原蘇州千戶周嘉,他屬於世襲軍官,唐琪也給他們報功升職,就必須進京。而副千戶王大誌和副千戶馬千裏、鄭亥也是世襲軍將,由於正式升為千戶也必須進京領取相關勘合文憑。還有原來的一些舟山世襲守備和一些千戶軍官,如千戶郭陸、劉誌青、肖海浚等人也必須進京勘合。
而最幸運的原小兵王順,還有阮駿、阮煦這樣的新任千戶則沒有這個必要。
這是製度問題,因為阮駿、王征南、阮煦和王順等這樣的軍官屬於募兵軍官,他們不是軍,而是狹義上的兵,唐琪的私兵。雖然他們帶著軍官的頭銜,但他們不是真正的大明軍官,因為他們不領國家的餉銀,是不被國家承認人的一種軍官。也就是說,隻要唐琪在都指揮使司進行一下報備,就可以給他們不超過自己官階的任何職司,國家承認,但不在編製之內。
對於這些領軍軍官的升遷,唐琪還要掌握一個原則和一個度,每個營的營官都要配備世襲的軍官,自己私人任用的軍官比例不能過高。因為,舟山是一個正規的海防戊守衛,唐琪不能隻任用自己的一些個人軍將,否則,就會觸犯朝廷的忌諱。朝廷指派來的軍官要安置,原來的一些世襲軍官雖然不堪用,但必須給他們升職,在名義上,舟山的各營必須由朝廷的軍將來掌握。
隨著許國柱的晉升,舟山指揮同知周謙和吳祖雲這兩個形同掛職的副手終於也獲得了好處,他們兩個中的周謙由於年齡太大,終於還是在升了一級之後徹底回家休養;而吳祖雲升了一級之後和現在一樣仍舊是形同掛職,不過,掛職的地方變成了杭州。
舟山指揮僉事高堰也調離了舟山,他將赴台州任台州衛指揮同知。張大誌和王子業兩個人正式升為舟山指揮同知,他們的職位則由杭州派來的人替代,不過,由於勘合的問題還沒有人來赴任。
升職的軍將太多,唐琪不可能讓他們都一起同時赴京進行勘合。在進入八月,在八月初六的時候,唐琪終於啟程。隨行的除了兩個舟山指揮同知張大誌和王子業之外,還有陳國計、周嘉等十來個需要進京勘合的舟山軍官。其餘的人隻能等待唐琪等人的回歸後才能趕赴北都領取自己的勘合文憑。
曆史上,在許國柱卸任後,曆史的真實情況是,這個舟山參將的職位應該屬於武科狀元鄭維城,許國柱的卸任也沒有這麼早,應該是在崇禎十一年卸任。唐琪再一次撬動了曆史,可能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他隻知道自己應該存在,舟山就應該屬於他,屬於一個輝煌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