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頗有名氣的企業家到香港辦事,他住的地方離停車場要經過一段“S”形草地。一天,因出門晚了,他便走直線從草地越欄杆上車。一位年輕的警察發現後,立即走了過來,很有禮貌地給他撕了張處罰280元港幣的罰單。他隻好向警察“認錯、賠不是、作解釋”且保證“下不為例”。之後,便收起罰單開車走了。誰知,一周後卻收到了法院的傳票。早已把此事置於腦後且認為問題當時已經解決的他,感到莫名其妙。詢問律師方知,“按法律,一個星期不到指定地點交罰款。法院傳你;再不理睬,就要拘捕你。”聽此,他請求律師幫忙“疏通”一下。可律師告訴他:“我不會去疏通。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認錯受罰。”他沒轍,開庭那天麵帶微笑老實認錯。豈料,一看罰單卻多了一倍,感到不解。法官解釋說:“違反了法規,自己也承認,可是見法官就笑,這本身就是藐視法庭,所以加重處罰。”聽後,他無言以對,備受震動。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是小題大做不可思議。但上述例子中從警察、律師到法官,大家忠於職守,環環緊扣嚴肅執法,人人以實際行動維護法律法規的尊嚴。相形之下,有些城市就顯得遜色。至於“懲罰微笑”,則與有些城市形成了很大反差。從一定意義上,正是這看似“無情”的做法,才得以維護和始終保持法律法規的“威嚴”和“剛性”,而非因人而異有“彈性”。
盡管按規則做事有時候顯得不太靈活,但可以幫助我們聰明的大腦不至於因為太累而丟三落四。
要改掉不按規則做事情的毛病,就要形成對規則的認識,學會在規則範圍內行事,而不是處處超越規則,做“特殊人”。
要求被特殊照顧是不按規則做事的表現之一。公平是做事的另一項重要規則,社會上有的人卻常常通過權力、金錢、關係等謀取一些不正當的特殊利益。這種做法就嚴重違反了公平的規則。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更不要嚐試破壞公平規則的做法,否則將對自己的成長極為不利:
有一位中學生的學習成績雖然不是班裏最好的,但也還不錯,隻是有些嬌氣。她的母親是教育局的一位幹部,經常請學校老師多關照自己的孩子。老師見“上麵”發話,哪敢不照辦呢。於是,這個女孩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受到特殊的照顧。學校裏的三好學生非她莫屬,即使需要投票選舉。老師也會想一切辦法給她弄個指標;學校裏的各項活動,也非她莫屬,參加作文比賽,本來班裏有好幾位同學的作文水平都比她高,但老師還是選擇了她;到電視台做小嘉賓,明明是知識競賽方麵的,她一點也不感興趣,但老師還是勸她去,說這樣可以鍛煉能力……結果,由於受到格外關照,這個女孩在班裏一直沒有什麼威信,同學們因此而孤立她,使她感到內心很痛苦。另外,由於一直生活在一種被照顧的環境裏,也使她漸漸養成了不能經受挫折的性格,遇到一點批評就掉眼淚。
不夠誠實也是不按規則做事的又一表現。誠實同樣是不能忽視的一項做事重要規則。一個社會隻有講求誠信,才能良好地運轉下去:
有一名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畢業時成績很優異,但在德國四處求職時,被很多家大公司拒絕,選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職,沒想到仍然被拒。這位留學生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遭拒的。德國老板給留學生看了一份記錄,記錄他乘坐公共汽車曾經被抓住過3次逃票。
德國老板對他說:似乎你的材料表明你確實很優秀,而且我們也很需要一個像你這樣有能力的人才。但是,我們發現你竟然有過三次逃票被抓住的記錄。第一次,被抓住的時候,你解釋說自己是剛剛到這裏,對乘公共汽車的規則還不熟悉,售票員相信了你的話,隻是讓你補票了事。但是後來又有兩次,怎麼解釋呢?我們認為一個人在三毛兩角的蠅頭小利上都靠不住,還能指望在別的事情上信賴他嗎?
在德國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幾率是萬分之三,這位高材生居然被抓住3次逃票,在嚴謹的德國人看來,大概那是永遠不可饒恕的。
所以,一個成熟的社會裏,隻要有證據表明你是一個信譽良好的人,信譽就是你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