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的人,多數把學習當成一件父母、老師要求做的苦差事來看待,把知識僅僅為了通過考試和獲得高分而必須掌握的,因此學習的時候往往很不投入、很不情願,不注意總結經驗、不注意擴展,被教學拖著往前走,非常被動,學習效率常常比較低、效果比較差。所以“厭學”的人即使在中小學的階段,由於各種學習要求和壓力下被迫努力取得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是一旦沒有了要求,常常會放棄學習,不再努力,變得頹廢墮落。
簡而言之,“樂學”的人是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學習獲得的知識使他獲得滿足和成就感,而成就感又促使他想獲得更多的知識,進而取得更多的成就;而“厭學”的人對待學習的心態是消極、被動的。所以,而“樂學”的人則能進入學習的良性循環,“厭學”的人常常陷入學習的惡性循環。
改善方法
1.積極的心態,是治療厭學的良藥
麥琪老師是一個學期中間被調到這個學校的,校長要她當4年級B班的班主任。他說這個班級的學生很“特別”。
第一天走進教室,麥琪先被嚇了一跳:橫飛的紙團、架在桌子上的腳、震耳欲聾的吵鬧聲……整個教室活像混亂的戰場。麥琪老師翻開講台上的點名冊,看到上麵記錄著20個學生的IQ分數:140、141、160……在美國,學生入小學都要測試智商,按智商分快慢班。正常人的智商在130左右。麥琪恍然大悟,噢!怪不得他們這麼有精神頭,原來小家夥們個個都是天才!麥琪老師為能接手這麼高素質的班級而暗自慶幸。
剛開始,麥琪老師發現很多學生不交作業,即使交上來的也是潦草不堪,錯誤百出。於是麥琪老師開始找孩子單獨談話。“憑你的高智商,沒有理由不取得一流的成績,你要把潛力發掘出來。”她對每個學生這樣說。
整個學期,麥琪老師不斷提醒同學們,不要浪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特殊天賦。漸漸地,學生們變得勤奮好學,他們的作業準確而富有創造力。
學期結束時,校長把麥琪老師請到辦公室。“你對這些孩子施了什麼魔法?”他激動地問,“他們統考的成績竟然比普通班的學生還好!”
“那很自然啊!他們的智商本來就比普通班學生要高呀,您不是也說他們很特殊嗎?”麥琪老師不解地問。
“我當時說B班學生特殊,是因為他們有的患情緒紊亂症,有的智商低下,需要特殊照顧。”
“那他們的IQ分數為什麼這麼高?”麥琪從文件夾裏翻出點名冊,遞給校長。
“哦,你搞錯了,這一欄是他們在體育場儲物箱的號碼。”原來這個學校的點名冊,在一般學校標智商分數的地方,注的是儲物箱號碼。
麥琪聽了,先是一愣,但隨即笑道:“如果一個人相信自己是天才,他就會成為天才。下學期,我還要把B班當天才班來教!”
大量事實證明,很多學生的厭學來源於老師的態度,被老師放棄的孩子容易厭學,而同樣的一群孩子,老師換成積極的態度,他們自己也會采取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學習,他們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這一切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在心態是積極還是消極上。知道這一點之後,你就會明白,使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對自己的學習是多麼重要。
2.克服自卑,是緩解厭學情緒的重要方麵
除了消極心態的影響之外,自卑也往往是導致厭學的重要原因。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受到來自家長、老師的冷眼,甚至是譏諷嘲笑等。其實,成績不好的學生,很少是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有缺陷,更多地是因為他們對學習的認識還有不足。如果他們受的冷眼多了,譏諷嘲笑多了,慢慢就會積累成自卑,反而表現得更像是學習能力不足。但是隻要得到公正的對待,隻要喚醒他們的勇氣,他們依然可以獲得突破,取得好的成績:
一個女生對老師說:“老師,我要和您單獨說件事。”
等到隻有老師和女生在一起的時候,她撩起連衣裙的袖子——她的胳膊上有好幾處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