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個不斷戰勝自己從而達到新的目標的過程。人生要想精彩就要無數次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過程可以使一個人成長起來,戰勝自己的過程可以使一個人發覺自己身上的無限潛能,戰勝自己的過程可以使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重要……
★強人善於指揮自己的心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企業倒閉而負債累累的流浪者。
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喪的心態、十來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專家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並且協助你東山再起。”
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羅伯特帶他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布之前。然後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麵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裏看到他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你覺得你失敗了,是因為輸給了外部環境或者別人了嗎?不,你隻是輸給了自己。”
流浪者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後退幾步,低下頭,哭泣起來。
幾天後,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他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而是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了。
後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的富翁。
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人生在世,要戰勝自己很不簡單,一般人得意時得意忘形,失意時自暴自棄;人家看得起時覺得自己很成功,落魄時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倒黴。唯有不受成敗得失的左右、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無形的情況所影響,縱然身體受到束縛,卻能讓心靈自由,才算戰勝自己。
人的一生,總是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作著適應及克服的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戰場,勇者勝而懦者敗;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所遭遇的許多人、事、物,都是戰鬥的對象。其實,自己的心念,往往不受自己的指揮,那才是最頑強的敵人。
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自己將自己比做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
其實,別人認為我們是哪一種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肯定自己;別人如何打敗我們,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是否在別人打敗我們之前,就先輸給了自己。很多人失敗,通常是輸給自己,而不是輸給別人。因為自己如果不做自己的敵人,世界上就沒有敵人。
自己肯定自己,是一種意誌的勝利;
自己征服自己,是一種靈魂深處的提升;
自己控製自己,是一種理智的成功;
自己創造自己,是一種心理境界的升華;
自己超越自己,是一種人生的成熟。
陽光心態:
凡是能夠肯定自己、征服自己、控製自己、創造自己、超越自己的人,就具備了足夠的力量戰勝事業和生活中的一切艱難、一切挫折、一切不幸。
★應該知道自己怎樣去做
美國《運動畫刊》上登載了一幅漫畫,畫麵是一名拳擊手累癱在練習場上,標題為《突然間,你發覺最難擊敗的對手竟是自己》。這個標題實在耐人尋味。
在劍橋有一名學業成績優秀的畢業生,去報考一家大公司,考試結果名落孫山。這位青年得知這一消息後,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虧搶救及時,自殺未成。不久傳來消息,他的考試成績名列榜首,是統計考分時,電腦出了差錯,他被公司錄用了。但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小的打擊都承受不起,又怎麼能在今後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呢?
這個青年雖然在考分上擊敗了其他對手,可他沒有打敗自己心理上的敵人,他的心理敵人就是懼怕失敗,對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自己給自己製造心理上的緊張和壓力。
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理想的人,當然也很少有絕對不可救藥的人,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上述的矛盾。這些矛盾,在我們遇到一件事情,需要我們采取行動去應付的時候,就往往會同時出現。而當它們同時出現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開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時候。我們怎樣決定,完全看這兩種矛盾的力量是哪一邊戰勝。如果是積極和光明的一邊戰勝,我們就走向成功。如果是消極和黑暗的一邊戰勝,我們就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