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健康的一劑良藥,當我們的精神振奮、心境開闊時,人生便也有了新的意義。適量的運動及休息,是心情愉悅的必要因素。根據統計資料,有些科學家對他們所謂的催眠劑做過實驗。他們讓那些疲倦和年老的人服用這些藥物,幫助他們休息。結果發現:這些人的生理組織功能提升,壽命延長,疾病不見了,相對地,他們也重新獲得新的活力和生命的樂趣。
所以,要獲得人生深度的樂趣,首先要自己感覺愉快。而要感覺愉快,就必須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
大哲學家叔本華也說過:“我們很少注意我們所擁有的,卻總是想自己沒有得到的,甚至是不可企及的。這種態度實在是世上令人遺憾的情形之一。它給人們精神帶來的災難恐怕足以和所有的戰爭、疾病相抗衡。”
古羅馬的伊壁鳩魯說:“誰不知足,誰就不會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隻要每天想想自己擁有的老天賜予的諸多恩惠,我們就應該拋卻憂慮,意氣風發地去迎接每一輪新的朝陽。
陽光心態:
我們有家人,有朋友,有同學,有生活。我們擁有,也就必然會失去。過去的已經過去,現在的一切也終將成為過去,我們所能做的,隻有珍惜現在的擁有,而不是沉湎於失去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我們正在失去的,是現在短暫的歡樂,也正是未來長久的痛苦。習慣失去,珍惜擁有,不論是曾經、現在,還是未來。擁有的時候百倍珍惜,失去的時候,我們才能無怨無悔,因為我們為之努力過。
★克服你的攀比心理
某機關有一位小公務員,過著安分守己的平靜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學的聚會電話。十多年未見,小公務員帶著重逢的喜悅前往赴會。昔日的老同學經商有道,住著豪宅,開著名車,一副成功者的派頭,這讓這位公務員羨慕不已。自從那次聚會之後,這位公務員重返機關上班,好像變了一個人,整天唉聲歎氣,逢人便訴說心中的煩惱。
“這小子,考試老不及格,憑什麼有那麼多錢?”他說。
“我們的薪水雖然無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夠花了嘛!”他的同事安慰說。
“夠花?我的薪水攢一輩子也買不起一輛奔馳車。”公務員懊喪地跳了起來。
“我們是坐辦公室的,有錢我也犯不著買車。”他的同事看得很開。但這位小公務員卻終日鬱鬱寡歡,後來得了重病,臥床不起。
攀比心理是一把刺向自己心靈深處的利劍,對人對己毫無益處。其實人比人並不會氣死人,如果可以客觀地比較的話,結果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而會氣死人的原因是因為拿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比較,卻忽略了自己的優點,他們把比別人差的地方看得很重,比別人好的地方覺得很普通,甚至忽略看不到。有人會說,人怎麼可以跟比自己差的人比呢?要比,當然是跟比自己好的人比了。這句話聽起來是很積極的心態,好像是在向好的方麵學習,能看到不足,然後加以改善,不好嗎?當然,如果是這樣的心態的話,當然是很好,但問題是,往往自己看到別人好的地方之後,並不是開始好好努力學習,而是不斷地埋怨自己,甚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與別人比並不要緊,看到別人的優點可以去學習,但是這不應該是自卑和煩惱的理由。事實上,為與人攀比而生氣的人,往往是因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問題,使自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跟心理醫生談談,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為什麼會產生自卑的心態。
在一家公司當幹事的老王,就是因為自己被少評一級職稱,少長兩級工資,便耿耿於懷,終日喋喋不休,有時甚至出口大罵,已發展到精神失常狀態。朋友勸其想開些,他根本聽不進去,不久得絕症去世了。細想起來,實在不值得。如果早早自我調節,看到人家事業有成時,如果自己從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腳踏實地,好好工作,也許下一次漲工資的就是自己了。總之,如果能及時調整心態,結局就不會如此了。
所以,人比人是不是氣死人,就看我們怎麼比,看我們能否調正自己的心態。
陽光心態:
不要和別人攀比,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目標,幸福的形式是多樣的,鞋子合不合腳,隻有穿鞋的人知道,別人都是毫不知情的旁觀者而已。同樣的道理,別人的痛苦我們感受不到,我們看到的別人所謂的幸福極可能隻是一種假想;一個住別墅的商人可能欠債百萬,一個開奔馳跑車的企業家可能已經瀕臨破產,一對手挽手走進飯店的夫妻可能剛剛協議離婚……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別人身上,實實在在地過自己的日子吧!
★宮殿有悲茅屋有笑
這世間,有的人家財萬貫、錦衣玉食;有的人倉無餘糧、櫃無盈幣;有的人權傾一時,呼風喚雨;有的人抬轎推車、謹言慎行;有的人豪宅、香車、嬌妻美妾;有的人醜妻、薄地、破棉衣……一樣的生命不一樣的生活,常讓我們心中生出許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