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正直的品格,催生偉大的力量(1)(2 / 3)

正直是鐵麵無私的表現。正直的人,永遠保持著秉言直諫的作風,永遠不知疲倦地堅持真理、堅持原則。其扶正祛邪、除惡揚善的錚錚鐵骨,對奸邪之人是一種威懾。宋代鐵麵禦史包拯不徇私情、大義滅親、鐵骨丹心護國法的英名,令奸佞之徒膽戰心驚,不敢任意為非作歹。所以貪官不僅嫉妒、仇恨正直清官,而且還殘酷迫害忠臣。唐代天官侍郎崔玄日韋,因性情耿介,拒賄罷宴,屢屢被奸臣告發,後被無端革職去位。武則天察覺在他離任之後,其屬下官員卻設宴慶賀,這提醒她崔玄日韋並非不稱職之官,而是妨礙了某些人以權謀私。因此她又重任崔玄日韋為天官侍郎,倍加重用。

正直是一麵鏡子。一個人的心靈美好,足以成為一世之楷模,成為世人審視自己的鏡子。正直的人,以其心靈純真、品行高潔而溢於言表時,就表現出大公無私、耿耿丹心。魏征之所以贏得唐太宗的信任和敬重,關鍵是他忠義直言進諫的品格和剛正不阿的氣節征服了唐太宗的心。他死後,唐太宗痛惜自己失去了一麵可知得失的鏡子。

正直是一種美德。正直的人,如傲然屹立在風雪嚴寒中的青鬆翠柏,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他堅持自己立世的原則,鑄造出獨立的品格、個性和高潔的精神。這精神在中華民族大多數成員身上得到傳承。明代“模範官吏”海瑞,性情剛烈,嫉惡如仇,對昏庸皇帝迷戀巫術、不理朝政義憤填膺,他在犯顏直諫後,知道闖下殺身之禍,特買好一口棺材在家等死,以明心誌。像這種一身正氣的官員,令人肅然起敬。

陽光心態:

正直的人,其美好形象、卓異風采總是長存在世人的內心深處,為世人所效仿。

★成功之路,靠正直指引

在當今的社會裏,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人不知疲倦地尋找一份職業,而一些企業又千方百計尋找理想的人才。那麼,企業選才時都把目光都放在什麼地方了呢?是關注被選對象的智商、體魄還是實際能力?顯然,這些都是理想人才必備的條件,也是衡量人才標準的一種硬實力。除此之外,如果一個人想攀登高峰、獲取大的成功,還需要一個更重要的軟實力因素。有了它,就有如神助,一個人才會獲得更為闊的施展空間。

這是一種什麼因素呢?這就是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正直。

那麼,正直是如何引導人走向成功的呢?

漢朝時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大臣叫楊震。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昌邑縣(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昌邑縣的縣令王密,是經楊震舉薦為“茂才”後當官的。為了答謝楊震的提攜之恩,王密曾在一天夜裏拜訪楊震。談至深夜,王密從懷中取出十斤黃金相送。他笑著地對楊震說:“一點薄禮,不成敬意。”

楊震本來這位老友談得十分相投。但是一看見這十斤黃金,他立即收斂了笑容,當場拒絕了黃金。楊震對老友說:“我了解你,你為什麼不了解我呢?”

老朋友還以為他假意推辭,就悄悄地對他說:“深夜裏不會有人知道的。”

楊震當場就翻了臉,怒不可遏地說:“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此四知也,怎說不知!”並擲金於地。

王密聽了,滿臉愧色而去。後來,楊震官至太尉,“四知”廉臣的美譽也流傳至今。

楊震的正直清廉,或許讓現在的貪贓枉法者汗顏。這正是正直的力量所在。正直的人,實際上就是做人做事講原則的人。正直是一種做人的標準,以這個標準衡量人的行為,品格的高下,為人的優劣頓時顯現。在此標準之上,我們可以做一個堂堂正正、受人尊敬的人,這樣的人也往往能獲取長久的成功;在此標準以下,無論如何也顯得卑瑣、屑小,縱然能夠得計於一時,但總歸長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