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上的鐵木真威風不減當年勇,他手持蘇魯錠長槍,很滿意於台下軍容整齊的將士們的表現,經過了整編後,他的軍隊變得更加的井然有條,一眼望下去,一目了然,蒙古部各權貴的軍隊,各千夫長戰將們的軍隊,個個旗幟鮮明,站立也是各不相犯,這才是真正的軍隊的樣子,他暗想著,這次就用乃蠻人開刀試水,試試改製後的威力吧!
之後他用那一貫威嚴深沉的音調,下達了出征前的第一道軍令,這個軍令是派遣先鋒官,先鋒官由兩位鐵木真的愛將擔當,一個是者別,另一個是年輕的忽必來!
這兩個人作戰勇敢全軍共睹,又如同射出的箭一般勢不可擋,是先鋒官的不二人選。
“特命你們為伐乃蠻軍先鋒,為大軍西進探得最佳路線,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如果你們在西進中到達了杭愛山下,記住了,立刻在那裏紮好營地,等候主力,就算遭遇了乃蠻軍,你們也不得擅自行動。”其後鐵木真對他們口授了一計,這個計策正是要迷惑乃蠻人的。
領會了大汗意圖的者別、忽必來兩人當即點頭允諾著,然後複施一禮,轉身走回自己的部隊陣中,點隊先發。
伴隨著大薩滿師闊闊出的祝福聲,者別和忽必來的先鋒軍先行起營,他們朝西而去,之後各路大軍陸續啟動,他們溯怯綠連河穀而上,潔浩蕩蕩向西進發。大軍穿過上怯綠連河地區,進入上土兀喇河流域,接著進入鄂爾渾河流域和杭愛山山脈東部分支地區,順利抵達撤阿裏之野。
盡管已經是夏季了,但到達撤阿裏之裏的蒙古軍將士們仍然能在這裏感覺到春天的氣息。土兀喇河蜿蜒貫穿過草原腹地,沿河兩岸,及目所見處,芳草漫地,百花點綴。那金燦燦的是十字花科和毛莫;那呈凝重的淡紫色的是百裏香、輪鋒菊或鴦尾屬;那潔白無瑕的是繁縷;那天鵝絨般灰白的是火絨草。將這片草原打扮得五顏六色,斑斕繽紛,令觀者賞心悅目,神清氣爽。
當蒙古大軍終於告別土兀喇河,進入鄂兒渾河流域時,平坦砥蕩,如詩如畫的場景瞬間為起伏跌宕,連綿起伏得丘陵地帶所替代。
說明他們已進入了撤阿裏之野的地域了,這些丘陵皆呈圓形突起,凹凸坑窪之地比比皆是,因此牧民們也稱其為‘驢背’。
蘇日的軍隊在鐵木真大軍的右翼,他們每個千人隊之間都保持一定的距離,以縱隊行進。他在馬背上朝遠方眺望,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枯萎頹敗的枯黃景象,其間偶爾可見幹涸的鹽堿沼澤地,在草原形成上的大片大片的蒼白斑痕,在初夏的炎炎烈日照耀下,閃爍著清冷得光澤。這說明此地的條件很惡劣,並不是適宜人畜停留居住。
乃蠻人的活動區域即在杭愛山以西,他們以杭愛山為門戶,話說先行出發的者別與忽必來已經穿過了丘陵地帶,前方便能遠遠地望見作為鄂爾渾河門戶的杭愛山脈山梁分支康合兒合山的起伏輪廓。
者別與忽必來均是謹慎之人,當即命令部眾們提高警惕,以防與乃蠻人遭遇。
但饒是如此,他們在越來越接近那座山脈的時候,早被駐紮於山頂上的乃蠻邊境哨兵發現,而蒙古人也發現了山頂上的乃蠻人,一時之間雙方將士都緊張起來。
對於乃蠻人來說,一直在提防著蒙古人犯境,沒想到他們來得這麼快,也來得這麼早,並未如他們想象中的在秋季出兵。
士兵們飛快地報給了將軍,乃蠻邊防將眼瞅蒙古人來了不少,趕緊差人送信回大營,同時也提高了警戒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