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比起金錢來,更重視時間(1 / 3)

1 時間是生命,逝去不再來

“時間就是金錢”早已成為人所共知的經典,但它卻被猶太人領悟得最早。不僅如此,猶太人更把時間看成是生命。時間究竟是什麼,它又有多寶貴,絕大多數人是無從知曉的。許多時候,當人們省悟到時間的寶貴時,時間已匆匆而去。生命不可重複,時間對每個人隻有一次,對時間的損失我們永遠無法追償,誰能抓住時間,誰就是成功者。

猶太人把時間看得很重要,在工作中往往以秒計算,分秒必爭,強烈的時間觀念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他們把時間和商品對等,提出“切勿盜竊時間”的口號,認為占有別人的時間就像偷竊別人金櫃中的錢財一樣可恥。

但猶太人絕不做時間的奴隸,他們更懂得生活,更懂得休息。如果為了工作而占用了享受生活的時間,那便是罪惡。

猶太人對時間的認識比其他民族要深刻得多。每個民族都有對時間重要性和不可重複性的描述。漢語用“白駒過隙”來形容時間過很很快,同樣用“南柯一夢”來形容人生的短暫、時間的彌足珍貴;當然,那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千古警句永遠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愛惜光陰。在當代社會,金錢大有主宰一切的架勢,於是人們喊出了“時間就是金錢”的口號,這句話的本意是指要注意辦事的效率,不可拖遝延誤時間,但實際上,金錢固然重要,但失去了可以再掙回來,而時間一去不複返;金錢可以存留,可以儲蓄,但時間不可停留,也不能貯蓄。因此,時間遠貴過金錢。

有一位猶太拉比帶來一塊手表,背麵鐫刻著“愛惜光陰”四個字,他把這塊表拿給學生們看,學生們不以為然,認為這根本就是俗套,毫無新奇之處。拉比驚異於學生們的無動於衷,他慢慢地說:

“有一句俗話叫‘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並不對,因為它讓人產生誤會。假如說時間就是金錢的話,我們就隻能為金錢所累,為時間所驅使。因為金錢的欲望是無限膨脹的,但時間卻總有限,用有限的時間去追逐無限的金錢,我們就永遠不能成功,隻會受到時間和金錢的雙重壓迫。金錢可以增值,而時間卻永遠不會停留,不抓住就意味著永遠失去。”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應改為“時間就是生命”,或者“時間就是人生”,我們不能做時間的奴隸,而要做時間的主人,從而做生命的主人。

可實際上,我們又有多少人知道時間的寶貴呢?小孩基本沒有時間觀念,因為他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時間還遠沒有盡頭。可時間已像飛輪一樣飛轉了,到他長大後,才真正知道時間的重要,於是,便開始了與時間的賽跑。可是,與時間賽跑,就像馬在風中跑一樣,永遠都在風裏跑,我們永遠跑不過時間。人生不可重複,“生命既已逝,盛年不再來”,對時間的損失我們永遠無法追償。說到底,時間觀就是我們人生觀之要義。我們永遠思索著怎樣去安排時間,去駕馭時間,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創造最高最豐富的價值。我們能親身體驗時間的機會隻此一次,我們必須好好把握這一次的機會。因而,珍惜時間,體驗時間的同時,我們更應善待人生,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中和有限的生命中去尋求人生價值的平衡。既不能做工作狂,抓緊了時間,卻忽視了人生的樂趣,也不能隻圖享受人生,卻放縱了時間,一事無成。

猶太人說:“人若不去享受神賦予的快樂,是一種罪惡;但如果過分享樂,同樣是一種罪惡”,“真正懂得珍惜時間的人,就知道珍惜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

適當享樂,抓緊時間,完善生命,這才是最美好的。

2 時間絕不能隨意浪費

對於生命而言,它是時間的所有凝結。猶太人很懂得時間的價值,認為時間是商品。“勿浪費時間”是猶太人的格言之一。他們每天工作8小時,常以1分鍾多少錢的概念來工作,一個打字員如果下班時間到了,即使剩下十幾個字就可完成的文件,她也會立即放下工作下班。

正因為猶太人把時間視做商品,他們對時間是按分按秒計算的。猶太人會見客人,十分注意恪守時間,絕不拖延。客人來訪,則需要預約時間,否則要吃閉門羹。猶太人對於突然來客是十分討厭的,如果是做生意,可能會導致失敗。

在工作當中,猶太人將“馬上解決”奉為圭臬,他們認為拖遝推遲就是浪費時間,在卓越的猶太商人的辦公桌上,你永遠看不到“未決”文件,他們總是抓緊時間批閱文件,積壓文件就意味著不能最快地了解到這些文件傳達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有關商品交易的信息,也可能是合作夥伴的意向書,也可能是部下的請示,這當中蘊藏著賺錢的機會,也包含著關鍵的決策,更意味著工作的效率。如果錯過時機,延遲決策,就必然喪失機會。猶太人深知這一點,他們對自己手中的文件極其重視,總是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批閱。為此,他們在上班時間裏,專門辟出了上班後大約一小時的時間來處理文件,這段時間叫做dicate時間,也即專事文件處理的時間,用於處理昨日下班和今天上班這段時間內接收到的商業函件。這段時間絕不容外人打擾,否則會分散精力,影響文件處理的質量和效率。在這段時間若有人來訪,不管為何而來,均拒絕晤見,他們會禮貌地說:對不起,現在是專門處理文件的時間,請你待會兒再來!猶太人把時間看得這麼重,是有其道理的。

3 珍惜生命,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

“彌賽亞蒞臨時,病人都將獲得治愈,但是愚蠢的人仍將持續他們的愚蠢。”這是《猶太法典》中的告誡。

《猶太法典》中的這句話意味著,當彌賽亞——救世主——出現時,除了愚昧的人以外,其他所有的人都能獲得拯救,獲得治愈,因為,在他們心中救世主是萬能的。

“彌賽亞”這個字源自希伯來語,意為“淋過聖油的人”,其希伯來語的發音是“哈瑪西亞”,傳到希臘之後,發音變成“美西亞斯”,意為“克裏斯多斯”,這就是基督之名的由來。因此,淋過聖油的人,就有救世主的意味。在聖經中,許多國王和神父都擁有“彌賽亞”的頭銜,這些代表者經過淋聖油的儀式之後,就必定能勝任他自己的職務了。久而久之,隻要是神賦予特別任務的人,就可稱為“彌賽亞”;因此,在猶太人中,許多預言家也能享用這個頭銜。

在大多數猶太人的心目中,所謂“彌賽亞”是指解救猶太人脫離一切痛苦的人。猶太人經曆過痛苦的生活,所以長久以來,他們一直在盼望著解放者的到來,他們衷心地希望這個解放者能重建猶太王國,所以“彌賽亞”這三個字的涵義演變到了後來,完全代表救世主的意思。這一位救世主,在神尚未建立它在地上的王國之前,先代替神來拯救人類。

聖經中,如掃羅、大衛王、所羅門王,乃至波斯的希拉斯王,都被稱做“彌賽亞”,可見“彌賽亞”的意義是隨著時代而變的。不過,在猶太人的社會中,信仰救世主的觀念仍然很深。

長久以來,凡是遇到流行病、饑餓、迫害或是洪水等可怕的災難時,猶太人總是打開聖經來看,苦苦地發掘,希望發現其中是否隱藏著某種特殊的語句,在書中找到某些線索,以便了解何時有彌賽亞的降臨,來解救這些災難。

在猶太人中,曾經有幾位虔誠的神權主義者、天文學家,預言過彌賽亞出現的正確時日,他們說,到了那一天,彌賽亞一定會出現,並且把人類帶到神的王國裏去。

盡管這一天一直沒有出現,但是,彌賽亞的信仰卻給猶太人帶來極大的安慰和精神力量。

這一堅定不移的信仰一代代在猶太人的血液裏骨子裏沿襲,以致從猶太教中衍生的基督教也繼承了猶太人的這種信仰,他們極相信有一天這塊土地上將會出現一個絕對理想的世界。

猶太人相信有一天將會有“地上天國”的出現,這是他們從不動搖的信念。另外,聖經《創世紀》中神又會對人下命令說:“造出更好的世界。”於是長久以來,這兩件事情便在無形中成為猶太人的精神支柱。

盡管到今天仍然相信“地上天國”的猶太人很少了,但是,猶太人仍依著宗教傳統而過日子,堅信救世主總會有一天會出現。

救世主會在哪一天出現?是明天?還是後天?無論是哪一天,所有的猶太人都知道,應該時時刻刻充實自己,努力往上爬,以便救世主出現時,不致無顏以對。

拉比們告訴猶太人說:救世主是在世界末日來臨時才會到來的。但是,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才是世界的末日,所以,拉比們又告誡說:你就應該將每一天都當做是最後的一天,來過你的生活。

基於此,所有的猶太教徒認為人類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同時他們又認為對人類而言,每天都應該是第一天,因為每個人都能在新的一天中有所創造、突破和發明。

為了等待彌賽亞的出現,《猶太法典》中告誡猶太人說:“今天便是第一天,同時也是最後一天,因此,必須為現在付出全部的生命。”

猶太人就是這樣,把理想與現實巧妙地結合起來,追尋著理想的快樂世界,又不放棄現在的努力。

這至今都成為猶太人傑出的生存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