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盲從權威,追求個人的獨立
猶太人總是盡力地在控製權威,這是他們的一種特殊生存傳統。
在古代,中國、埃及、希臘和羅馬等國家,都是非常注重強而有力的王權。但猶太人卻認為,國王並非是高高在上的強權者,而是負有保護其統治下的“人民權利”使命的人。在猶太人的觀念中,王權始終是有所限製的,所以猶太人並不喜歡、也不願意把他們的領袖視為偶像,連猶太人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摩西也不例外。
摩西是猶太人曆史上一位偉大的領導者。在猶太人心中,摩西有崇高的地位,但是猶太人卻不視他為偶像。
《猶太法典》中有許多鼓勵人們反抗的話語,其基本觀念在於:人必須脫離常軌,才能促進進步。換句話說,人不可以盲從權威。以天文學為例,伽利略、喀布拉等人都曾向他們那個時代的天文學權威挑戰,愛因斯坦也就是因為敢於脫離常軌,才推動著人類曆史一步一步地前進。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說明猶太人是不迷信和盲從權威的。
一次,拉比以利紮·本·西蒙從老師家裏出來,悠閑地騎著毛驢,感到很快活,因為他剛剛學習了不少《律法書》,心中充滿了驕傲。突然,一個非常醜的人對他打招呼:“祝你平安,先生。”
他不對人家打招呼,而是說:“你可真醜陋啊!你周圍的人都和你一樣難看嗎?”
那人回答說:“我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去跟我的造物主說:‘你造出來的東西多麼醜陋啊!’”
拉比以利紮意識到自己犯了錯,他對這個人鞠躬,說:“我在您麵前低頭,請原諒。”
但是,那個憤怒的人說:“我不會原諒你,除非你去我的造物主那裏說‘你造出來的東西多麼醜陋啊!’”
拉比以利紮跟在那人身後來到自己的鎮子上。當鎮上的人看到他們的拉比,都來致意,說:“祝你平安,師尊。”
“你們這是在跟誰致意?”那個人問道。
“跟在你身後的那個人。”人們回答說。
“如果那人是一個老師,”他大聲說,“以色列再沒有和他一樣的人!”
人們很奇怪都問他為什麼這樣說,他講了剛剛發生的事情。
“可是你應該原諒他啊,”他們催促著,“因為他是一個很博學的律法師。”
“為了你們,我會原諒他。”那人最後說,“但是他以後再也不許做這樣的事了。”
這個非常醜的人之所以不願原諒拉比以利紮,是因為他並不盲從權威,當他認為拉比犯錯時,敢於堅持自己的正義。
在猶太人的語言中,“希伯來”的原意是“站在對岸”,亦即站在隔一條河的地方,或是與別人不同的地方。每一個人都要去找這麼一個地方站著,才能立足於社會。猶太人就是這樣獨立地站立著,才不至於盲從。
雖然猶太人不盲從權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猶太人認為,並不需要隨時向權威挑戰,隻需適當模仿別人的做法,服從社會主流,就能過得很安樂。但是,一定不要一味地追隨,以至於固步自封。如果一旦陷入盲從的境地,就不能算一個自由人了。
因此,猶太人不盲從權威,非常強調自己首先獨立。
猶太人認為,每個人都要珍視自己,並且真正地尊重自己。一個人非常地珍視自己時,便能產生個性,然後才能透過個性,發揮專長以貢獻社會。因此,對猶太人來說:培育個性是每個人的義務。個人的獨立是個人的生存之道,整個民族的獨立是這個民族的生命不息之泉。這就是猶太人對於權威不盲從的智慧之處。
2 除了神,沒有絕對的權威
在一個重要的慶典中,猶太人自始至終隻呼過一次摩西的名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猶太人有一個傳統,他們一向不願意把一個人哄抬得太高,使他居於太崇高的地位,而自以為是。所以,雖然摩西有大恩於猶太人,但仍然不能例外。
換言之,假如將一個人予以“神格化”,這便違反了猶太人的傳統。猶太人對優越的領導者也表示敬意,但是,他們並不會使一個人成為偶像,因為惟有神才是他們最崇敬的,領袖也隻是眾人的一分子。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任何卓越的領袖,都絕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由圍繞他的人共同烘托,才能顯出他的偉大。領導者猶如一麵鏡子,因為他能反映出眾生相來。根據《猶太法典》的記載,摩西就是那一個時代裏的猶太人彙集時所迸發的火花。
摩西是出現在猶太人的曆史中的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聖經上說,摩西從埃及人的魔掌中救出以色列子民,使之到達巴勒斯坦以前,他總是坐在岩石上麵;雖然他是一位領導者,但是並沒有人替他搬一張舒適的座椅,他也沒有坐在轎子上,讓人們抬著他走。在猶太人的傳統中,領袖和人民總是平等的。
領袖是族人的一分子,所以絕對不可能有一個領袖是超人或是神。
所以,猶太人沒有鑄造摩西的銅像,也沒有把他的形象畫下來,以供瞻仰,因為猶太教是禁止崇拜偶像的。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神,隻有神才有絕對的權威。因此在世界上,再也沒有另外一個民族,能如同猶太人一樣,這麼相信在神前的平等——領袖和眾人一樣。
為此,猶太人特別嫌惡虛飾,蔑視諂媚權威的人。
以色列建國至今,無論總統、總理或是其他官員,當他們處在猶太人之中時,就絕不打領帶;隻有在接見外賓時,他們才會穿上正式的服裝,並且打上領帶。所以,凡是造訪以色列的旅客們,看到官員都很平易近人地與人打交道,甚至連服裝都不拘形式時,一定會大吃一驚,不敢相信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