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提高自身的修養(1 / 2)

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對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對他們抱嚴厲的態度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在內心不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在於對他們真正有禮。

對於缺乏精神修養的人,也就

是不肯努方進德修業的人,他們總是有很多過失被人發現,因此一般人都會嚴詞訓勉他們,這件事做起來並不覺得有什麼困難。困難的是在於對事而不對人,也就是隻就他們所做的錯事來訓誡他們,不要因為討厭他們而訓誡他們,隻有這種以正道教化人的方法才合理,所以作者才說“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

反之對待一位有修養的君子,任何人都會敬重他們,可是如果太謙虛就會流於諂媚,而使自己過分自卑處於卑微地位,這就不是社會生活中應有的禮貌,所謂“過猶不及”就說明這種道理。因此最好采行中庸之道,使禮貌都能合乎節度,所以作者才說“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總之,憎恨小人敬重君子,乃是人情之常。當你處在一個必須奉承諂媚的環境中,你千萬要保持剛正不阿的獨立人格。

在《法句經》中,釋尊說:“世上的仇恨不是用仇恨來平息,而是用愛。此乃不變的原則。”耶穌也曾教過人自然法則:“人應善待那些恨他:的人。”

人活在世界上,要不斷地增進個人的修養,每一個人身上總有著魔性或者天使的一麵,人要不斷地進行修煉,要和自己思想上的”貪欲進行鬥爭。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讓自己的一生能夠在某一個方麵有所建樹,嚴於律己寬厚待人,不要貪求太多,智者能夠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平常心來對待其他人,以平常心來看待自己,生活上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工作上過得去就行,處事坦然,寵辱不驚,能夠到這樣的地步,那真是修煉到家了。

有些人總是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人家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遇事首先指責別人,遇事經常會後悔萬千,一直在痛苦和責備中生活,這樣的人生活得太累了,所以,經常煩惱不斷,經常怨天尤人,經常會心裏不痛快。與其在過去的自責中爭執不休,不如在自己的修行上下功夫。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都會有缺點和錯誤,人們需要換位進行思考。世界上根本沒有後悔藥可以買,老是對過去的事情糾纏不休,總是認為自己吃了虧,總是認為其他人對不住你,最後是心情永遠難以寧靜,既影響了情緒又影響了身體。

人需要豁達,需要開朗,需要拋棄煩惱,需要放開心情,更需要有寬廣的胸懷,隻要自己坐得正行得直,坦然地麵對一切,你的所有煩惱就會置之度外。

我們本能地憎惡某些人,這種憎惡心理甚至在我們尚未意識到這些人的優點之前便已開始。有時候,這種卑劣、情不自禁的反感是針對某些傑出人物的。對於這種情緒可要小心加以控製,對優秀人物抱有厭惡情緒是最損自己的人格的。能與英雄人物和睦相處是最值得讚揚的事,恰如以反感情緒對待他們是非常可恥的一樣。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你應能容忍人與人間性格的差別。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即使是同類,一般人也都願意同和自己性格相近的人相處,這是無可非議的。一個人要和所有的人都成為親密朋友,那是不實際的、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學會和各種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我們就能和更多的人相處得好,工作起來就能相互協調。

那麼,怎樣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呢?

應該看到,既然別人與自己性格不同,他在待人接物方麵,自然有許多方麵與自己不一樣。當我們看到了別人與自己不同之處後,不要覺得這也不順眼,那也看不慣,不要討厭和嫌棄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