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不要被自己打敗(1 / 2)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人行矣!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

一個富貴的家庭待人接物應該寬大仁厚,可是很多人反而刻薄無理,這種人雖然身為富貴之家,可是他的行徑跟貧賤之人卻完全相同。這樣又如何能長久保持富貴的身份呢?一個才智超群出眾的人,本來應該保持謙恭有禮不露鋒芒的態度,可是很多人反而誇耀自己的本領如何高強,這種人表麵上看來好像很聰明。其實他的言行跟無知無識的人並沒什麼不同,那他的事業到頭來又如何不失敗呢?

富貴不足驕傲,才智不可仗恃,隻有寬厚仁慈的人才能成功。假如富貴而為人刻薄寡恩,就會陷入終日勾心鬥角與人爭利的苦海中,如此就完全喪失富貴的崇高身份與生活樂趣,時間一久便會喪失周圍所有的親友,到頭來落得孤立無援空虛寂寞。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此聰明人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聰明的人自以為了不起,這樣的人豈有不失敗之理?可見我們為人應該虛懷若穀,遇事不要鋒芒太露才行。

楊翥,字仲舉,為人忠厚樸實,不會騙人,仁德寬厚的心,超過一般的人,又能夠安住在別人不能忍受的環境中。例如:隔壁的鄰居蓋房子,簷溜(指屋簷間落水處)超過楊家,所以遇到下雨天,屋簷的雨水便流注到楊翥家,他的家人為此憤憤不平,他勸解說:“我們這裏晴天多,雨天少啊!”鄰居家生小孩,他怕所騎的驢子嘶叫聲驚嚇到小孩,就把驢子賣掉,出入都步行。祖先的墓碑被農夫的小孩在遊戲時推倒,看守墳墓的墓丁,急忙向楊翥報告,楊翥卻問:“小孩是否受傷?”墓丁回答說:“沒有!”楊翥說:“幸好!幸好!”並告訴那個農夫:“好好照顧孩子不要讓小孩嚇著了。”有人侵占他的土地,他曾寫詩說:“普天之下都是國君的領土,再過來一些也沒有關係!”他曾經夢見偷吃人家兩顆李子,醒來時深感愧疚地說:“我一定是白天的時候,義利的心分辨不清楚,才會這樣。”於是三天都不吃飯。

還有一個叫劉寬的人,字文饒,性情仁厚又能寬恕別人,雖然處在急促匆忙之間,也不曾語言躁急,一直都是從容不迫的。有一次,有人丟了一頭牛,誤以為劉寬駕車的牛是他的,便把牛牽回去。劉寬遇到這種情形沒有說什麼,就下車走回家。隔了一會兒,把牛牽走的人,找回了自己的牛,就將劉寬的牛送回,並且向他賠不是。劉寬說:“東西會有相類似的,事情也難免會有錯誤。你已經把牛歸還給我了,何必說抱歉呢?”有一天,他穿戴整齊,正準備上朝覲見皇帝,婢女端來肉羹,不小心弄髒了他的朝服,劉寬臉上不但沒有怒色,反而語氣溫和地問婢女:“肉羹有沒有燙傷你的手?”他後來宮做到侍中,被封為逯鄉侯。

俗語說:“有量就有福。”無非是在說明寬恕的好處。“寬”就是寬厚包容,包容對方的過失,體諒對方的心情。“恕”就是推己及人,從自己的苦樂去推想對方的苦樂。寬恕在人際互動中是一帖潤滑劑,可以彌補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裂縫,並且增進彼此融洽的情誼。

楊翥的性格特征是仁厚絕俗,所以他處理事情,沒有站在自我角度,完全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他看問題能從自己的立場轉換到對方的立場,這樣才能一起分享別人的苦樂。最明顯的例子是:祖墳的墓碑被小孩推倒,一般人會認為這是破壞風水的大事情,絕對不肯善罷甘休,因此墓丁又氣又急跑去向他報告,楊翥聽了第一個念頭則是關心小孩有無受傷,完全不去想墓碑被破壞得如何,對他的家庭有何影響。當他知道小孩沒受傷後,又跟對方說好好照顧小孩,不要讓他恐懼。

現在的人遇事就自我保護,希望得到一切好東西,遠離一切壞事情,完全以自我中心為考量點,強調自我的權利,容不得別人有一絲絲的侵犯,卻很少考慮到別人內心的苦樂,對立衝突也就因此產生。凡事分你我,遇事先保護自己,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花許多力氣去爭取,得到了又須日以繼夜地防護,以免人家的侵犯,這樣的辛苦,不一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