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農的,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在狹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點餘地讓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快樂的方法。
並不是一切情況下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比如有時走山邊小路不能兩人同時通過,如果爭先恐後就有墜入深淵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之下自己要先停住腳步,讓他人過去才算有禮貌,也最安全。自個在吃美酒佳肴時,不可以總是一個人獨享,要想想周圍還有許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則人們可能由於妒忌而產生想法。其實,留一步,讓三分,是提倡一種謹慎的處世方式,就是通常所說的謙讓美德。適當的謙讓不僅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車行駛提出“寧等三分,不搶一秒”,既是為了安全,也表現出謙讓。個人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必須堅持,對小事、個人利益相互謙讓就會帶來個人的身心愉快,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
歌詞裏唱到:誰願記滄桑匆匆往事,誰人是對是錯,從沒有解釋為了什麼,一笑看風雲過。
君子臨事就應有“笑看風雲變,臨風共聽蟬”的風度和境界。不再因受寵而驚喜,不再因受辱而驚懼,眼睛,隻是看著庭院四時的花開花落,悠閑。
確實,能處變不驚者,每每凝聚著當事人的定力、智慧、經驗以及隨機應變。下麵這麼一個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德國一家電視台出高酬征集“10秒鍾驚險鏡頭”活動,在諸多參賽作品中,一組名為“臥倒”的鏡頭,以絕對優勢奪得了冠軍。鏡頭記錄了這樣的場景:
在一個小火車站,一個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崗位,為一列徐徐而來的火車扳道岔。同一時,在鐵軌的另一頭,另一列火車正從相反方向駛進車站。顯然,假如他不及時扳道岔,兩列火車就會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時,扳道工無意中回過頭一看,發現自己的小兒子正在鐵軌那邊玩耍,而那列開始進站的火車就行駛在這條鐵軌上。
是馬上飛跑過去搶救兒子?還是馬上扳道岔以避免一場迫在眉睫的大災難?電光石火的一瞬間,扳道工威嚴地朝兒子大喊了一聲:“臥倒!”同時快速扳動了道岔。
眨眼工夫,這列火車進入了預定的軌道,那列火車也呼嘯而過。列車上的旅客絲毫沒有覺察,他們的生命曾千鈞一發,危如累卵,而一個小生命則臥倒在鐵軌邊上,沒受一點傷。這一幕,恰巧被一位路過此地的記者攝進了鏡頭。
不用多說,每個人的人生一世,說不定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就會遇到大大小小的變故,欲少犯錯誤,欲去除蠢舉,那麼,持身穩如泰山,重如九鼎,一般不輕舉妄動,動則一矢中的,就是十分必要的。人活世上,就要勇敢麵對恐懼,戰勝恐懼就可以迎來安全乃至安逸。
現在的人大多覺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負。大家很是納悶,為什麼社會在不斷進步,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的確,社會在不斷前進,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會的一個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於世俗的泥淖而無法自拔,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欲而不知什麼是真正的美。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精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所欲難以實現,一旦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誌。失落是一種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現象來調節;失意是一種心理傾斜,是失落的情緒化與深刻化;失誌則是一種心理失敗,是徹底的頹廢,是失落、失意的終極表現。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誌就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