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細微之處不能犯錯(1 / 2)

成事細節篇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肝髒有了疾病,那麼就會表現出眼睛看不見的症狀。腎髒發生毛病。那麼就會表現出耳朵聽不見的症狀;病症發生在人看不見的地方,可是表現出來一定是人看得見的症狀。所以君子要想在明處不表現出過錯,那麼就要先在不易察覺的細微之處不犯過錯。

黑暗是產生一切罪惡的溫床,所以儒家教人修養品德時,必須要從慎獨功夫作起。所謂慎獨,就是指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也絕對不做任何見不得人的壞事。其實這才是君子聰明處,俗語說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所以曾子才發出“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的忠告,因為在冥冥之中必然有人監視我們的言行。

成功企業的卓越,源自對細節的關注與不折不扣的執行,一個細節,可以感動顧客,一個細節可以促成交易,一個細節可以決定成敗。所以,細節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孕育著成功的必然。

中國古人雲“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足見細節之重要性,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夫,是日積月累養出來的。很多人都有做大事而不顧小節的毛病。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想要達到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所以,我們要培養成重視細節,將小事做小做細的習慣。而習慣恰恰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細微之處的不斷積累所形成的。在以往的工作中,由於忽略了細節,造成子一些質量問題的發生。我們做檢驗工作的表麵看似簡單,如果要做好做到位,還真是不簡單。

“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是的,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應該從習慣中注意細節,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完成,要總結以往經驗,吸取教訓,對自己認真,更要細心的對待“認真”,對工作負責。

重視細節,將小事做細,並形成習慣不斷地訓練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培養自己的情操。中國人不缺勤勞、不缺智慧,缺的是那種注重小事、緊扣細節的科學精神和認真態度。

“大事”與“小事”,相比較而存在。我們也不能否認事情確有“大”、“小”之分,關鍵是用什麼態度去對待。唯物辯證法的一個重要原理就是講究事物的普遍聯係。大係統(“大事”)是由無數個子係統(“小事”)組成。所謂“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這就是“大事”與“小事”的辯證關係。

辦大事要從辦小事做起。小事連大事,小中見大。員工評價領導幹部,往往是看幹部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行動和日常作風;一個領導班子的威信往往是在解決群眾關注的一件件小事中逐步樹立起來的。因此,辦大事時莫忘辦小事,辦好小事是辦好大事的必由之路。在一定的條件下,“大事”與“小事”還相互轉化。人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矛盾“由小到大”,也有些問題“大事化小”。“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這句老話準確地道出了兩者的辯證關係。有些地方為什麼群眾上訪不斷,重複上訪的現象屢屢發生?其實群眾反映的問題原來並不都是難以解決的大問題,隻是由於領導幹部對群眾的這些所謂“小事”漠然視之,解決不及時、不到位,致使矛盾由小到大,最後成為棘手的問題。這就是要求我們從零開始,從小事做起把握事物轉化的規律,防微杜漸,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如果領導幹部都能認真地把自己職責範圍內群眾關心的事一件一件辦好了,把基層難辦的事一個一個解決了,把工作上的困難一個一個克服了,既辦大事,也辦小事,努力去爭取“大事”辦得了、“小事”辦得快、辦得好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