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提升自身涵養(1 / 2)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治理國家、養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力更重要。

愛惜精力,乃是早做準備。早做準備就是不斷地積德。不斷地積德就沒有什麼不能勝任的。

沒有什麼不能勝任就無法估計他的力量,無法估計他的力量,就可以擔負保護國家的責任。掌握治理國家的道理,就可以長久維持。

這就是要根深蒂固、長生久視的道理。

“治水”叫做興修水利,“治人”便是發展人類事業;“事天”遵命於天道時運,一切按照天令時節從事。老子說,“治人事天,莫若嗇”,嗇是什麼?嗇是收藏,是涵養,可以解釋為治國安邦的根本原則,同時也可以解釋為節儉的美德。

“治人事天莫若嗇”,短短七個字涵蓋了世間最大的三件事:第一是人類發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到什麼時候發展都是硬道理;第二是天道時運,人可欺天不可欺,任何情況下天時都不能違背;第三是吃飯問題,農業是國家命脈,倉裏有糧方能做事不慌。“治人事天莫若嗇”,簡單一句話把天地人三者有機地聯係在一起。這告訴我們,不僅在軍事上講“天時、地利、人和”,在人類事業上更講“天時、地利、人和”,不僅要知道人間有個“軍法從事”,還要懂得世界更有個“天時從事”。我們隻有上得天時、下取地利、中享人和,才能解決好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才能開創燦爛輝煌的人類文明。

在老子的思想中,所謂“不爭”、“無欲”和“無為”,是所有生物均可采用的方式。而對於人類來說,要使這樣的行為能夠得到具體落實,則需要有比較堅強牢固的心理支撐點。關於“無為”的支撐點,老子在其他章已經反複提及,就是無欲。我們已經知道在老子心中欲望之源是:文字、技巧、發明、智慧、知識、權力、財貨等,所以,老子在此所提到的消除和減少欲望的基本原則,就是“嗇”的運用。

“智慧應用一”

有一批應屆畢業生22個人,實習時被導師帶到北京的國家某部委實驗室裏參觀。全體學生坐在會議室裏等待部長的到來,這時有秘書給大家倒水,同學們表情木然地看著她忙活,其中一個還問了句:“有綠茶嗎?天太熱了。”秘書回答說:“抱歉,剛剛用完了。”他看著有點別扭,心裏嘀咕:“人家給你倒水還挑三揀四的。”輪到他時,他輕聲說:“謝謝,大熱天的,辛苦了。”秘書抬頭看了他一眼,滿含著驚奇,雖然這是很普通的客氣話,卻是她今天唯一聽到的一句。

門開了,部長走進來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麼回事,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回應。他左右看了看,猶猶豫豫地鼓了幾下掌,同學們這才稀稀落落地跟著拍手,由於不齊,越發顯得零亂起來。部長揮了揮手:“歡迎同學們到這裏來參觀。平時這些事一般都是由辦公室負責接待,因為我和你們的導師是老同學,非常要好,所以這次我親自來給大家講一些有關情況。我看同學們好像都沒有帶筆記本,這樣吧,王秘書,請你去拿一些我們部裏印的紀念手冊,送給同學們作紀念。”

接下來,更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大家都坐在那裏,很隨意地用一隻手接過部長雙手遞過來的手冊。部長臉色越來越難看,走到他麵前時,已經快要沒有耐心了。就在這時,他禮貌地站起來,身體微傾,雙手握住手冊恭敬地說了一聲:“謝謝您!”部長聞聽此言,不覺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叫什麼名字?”他照實作答,部長微笑點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顏的導師看到此景,微微鬆了一口氣。

兩個月後,畢業分配表上,他的去向欄裏赫然寫著該部委實驗室。有幾位頗感不滿的同學找到導師:“他的學習成績最多算是中等,憑什麼選他而沒選我們?”導師看了看這幾張尚屬稚嫩的臉,笑道:“是人家點名來要的。其實你們的機會是完全一樣的,你們的成績甚至比他還要好,但是除了學習之外,你們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修養是第一課。”

要做好事情就要先學會做人,這是一句人人都知道的話,永遠也不會過時的話。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其事業的基礎所在,沒有道德的事業隻是空中樓閣,試問空中樓閣建得再好,又能聳立多久呢?

聖賢之士雖然不少,但是在茫茫人海中,仍然隻是滄海一粟。隻有我們每個人都崇尚道德修養,以“嗇”作本,順自然天性,才能使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個安寧的社會中。

人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在精神中有著高尚的道德範疇和純樸的本質,這不僅是做人的根本,更是人類得以良好生存和幸福快樂的基礎。有了這個東西,才可談戰無不勝,才可預言國基永固。在這方麵,老子是這樣說的:“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