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晁錯論蘇軾(2 / 2)

軍隊都有長處和短處,敵我雙方都是這樣。請問:“我方的長處,我拿出來利用它,但敵方不與我較量;我方的短處,我隱藏擱置起來,他卻一定要和我角鬥,怎麼辦?”我說:“我方的短處,我故意張揚,把它顯露出去,使敵方懷疑而退卻;我方的長處,我暗中保持加強它,使敵方輕視麻痹,而落入我的陷阱。這就是運用長處和短處的方法。”

善於用兵的人,要使士兵沒有顧慮而有所依仗。沒有顧慮,就知道戰死不值得惋惜;有依仗,就知道己方在戰爭中不至於一定失敗。拿著尺把長的木棍,麵對猛虎,就會高聲呼喊著揮起木棍打過去,空著手遇到一隻蜥蜴,也會嚇得變了臉色往後退,這是人之常情。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可以帶兵了。打著赤膊握著劍柄,就是烏獲也不敢逼近;戴著頭盔,穿上鎧甲,靠著武器睡大覺,就是孩童也敢拉開弓射殺他。所以,善於用兵的人憑靠著有利的形勢來鞏固自己。能憑靠有利的形勢來鞏固自己,力量就綽綽有餘了。

如何在下屬麵前樹立威信

“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些格言說明人們要能做到言行一致,講誠實講信用,是做人的學問,也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樹立威信的學問。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一個高明的領導者不是用強有力的手腕,甚至是使用暴力來征服人心的,而是以自己的德行來對待人、感召人,這才是一個使下屬心服口服的領導者的風範。說話守信,行為適中,待人以寬,律己以嚴,這些都是符合“中庸”之道的,在下屬麵前能做到這些,也就有了人心和威信。

普魯士陸軍元帥布呂歇爾是德國曆史上一位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他率領大批部隊要趕去增援前線的部隊。但已經不分晝夜行了兩天兩夜,將士們都疲憊不堪,而且道路泥濘。布呂歇爾身先士卒,不停的激勵士兵們加油:“快點,勇敢的將士們——向前,再快一點。”士兵們個個汗流浹背,真的是精疲力竭了,布呂歇爾還是不停的替他們加油:“將士們,我們必須全力前進,必須準時到達目的地。我已經答應了前方的部隊,你知道嗎?你們千萬不能讓我失信!”在他的激勵和感召下,將士們一鼓作氣,終於及時的到達了目的地,贏得了戰鬥的先機。

能夠以誠信待人,就能獲得他人的信任。領導者立信於上,下屬就能遵守於下;領導者示信於人,就能得到人才和人心。那麼,領導者的威信就在於此了。

朱元璋起兵攻破采石磯後,大軍直指集慶,水陸並進,接著攻破了陳先兆的軍營,降伏大量士兵和物資。而朱元璋並沒有像項羽那樣坑殺降兵,而是從中挑選了幾百名精壯的士兵,直接歸納於旗下。這些個士兵們很是惶恐,朱元璋了解他們的情況後,便想著怎樣才使他們信任自己呢?當天晚上,就讓這些士兵進入營區站崗放哨,自己卸下盔甲就寢,而且還把自己原來的將士們調開,隻留下馮國用一人侍睡在榻前。那些投降的士兵們見朱元璋如此,也都決定跟隨他。在攻打集慶城時,馮國用就率領著這幾百士兵,首先衝鋒陷陣,在蔣山下一舉擊潰元軍,接著朱元璋集結各路人馬,攻下了南京城。所以說,一個卓越的領導者沒有威信,就不能誠服他人;沒有威信,也就不可能使役人。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尊重和體諒下屬也是領導者樹立威信的好的方法。老李平時待人責全求備,員工們時常在私下裏議論甚至是罵他。七月份老李又承包了一項工程,由於時間比較緊,所以老李決定讓員工們加班。就是因為一件小事,讓老李認識到和員工們建立良好的關係的重要。

這天老李在工地上注意到小方搬運木頭十分懶散,他就很生氣地罵起來:你在幹什麼?沒吃飯啊?給我抓緊點。小方很平靜地回答說:好的,老板。不一會,老李從其他員工口中了解到小方由於昨天加班,手被劃傷了,他本可以去接受治療的,但他還是堅持留了下來。得知這個情況後,老李走到小方身旁,說:真是對不起,我剛才不應該發火的。現在我帶你去醫院看看手吧。小方和其他的員工們聽老板這麼一說,大家都很開心的笑了。之後,老李與員工們的相處更加的和諧了,工程也很快就完工了。

一個好的領導者就應該多多體恤下屬,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胡亂的責怪他們,要不自己的威信掃地不說,你這集體也就不可能團結一致。所以說,一個領導者的威信對於領導和管理下屬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威信直接決定著領導者的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