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再分析楊元慶的中國薪資之王的道路,我們可以引用柳傳誌對楊元慶評價的一句話,即:楊元慶是“一個在逆境中進取的銷售管理者”。
自始至終,楊元慶就一直是這麼一個形象,這個形象使他贏得成功、獲得賞識,這個形象使他步步上升。
而這種形象,即一個人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一直自我堅持的形象,就是“單麵人形象”。
從劉德華到莊泳:單麵人是公司的頂梁柱
人人都知道劉德華,但沒有人知道劉德華的公司叫什麼名字,做什麼,有什麼投資,是虧是盈。
其實自1988年開始,劉德華一直有自己的公司。
當時,由於劉德華對自己在EMI推出的幾張唱片的成績不滿意,便和兩個朋友合作成立新樂公司,開始自立門戶,並參與策劃、製作的全過程。之後,在1991年,他又成立了天幕電影製作公司,拍了一係列作品,一直運作到21世紀初。之後,2002年,劉德華又建立映藝娛樂公司,這個公司啟動的“亞洲新星導”因為投資許多新導演,拍了許多有影響的電影,才為人所知。但公司的知名度依然被覆蓋在劉德華的個人光環之下。
可以設想,在這種情形之下,是劉德華大,還是公司大?可以再設想,劉德華在別人的娛樂公司裏當簽約明星,他對薪水的話語權,是公司決定還是劉德華決定,還是劉德華的粉絲決定,還是娛樂市場決定?
不論劉德華是自己創業也好,還是到別人公司裏做簽約明星也好,他除了正常的薪水收入,其實還會有一筆“代言費”。這裏所說的代言費加了引號,因為不是真的代言費,而是由他的公眾知名度而給公司帶來的附加收入。
在這裏,劉德華因為他巨星的身份,而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個單麵人。他的單麵人形象就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30年影視巨星。
另一個單麵人,中國奧運會遊泳項目金牌“零的突破者”——莊泳,與劉德華有同樣的情況:她的單麵人形象,使她的光環亮過公司,人們隻有因為她,才去了解她的公司。也即,她就是當之無愧的公司代言人。
在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21歲的莊泳獲得了那枚有著曆史性意義的100米自由泳金牌,一時聲名鵲起,迅速成為單麵人。其單麵人的形象就是:中國奧運會遊泳項目金牌“零的突破者”。之後,無論她走到哪裏,她隻能是這樣一個單麵人。
1998年,莊泳與朋友兩人合組鬱金香傳媒,開始做戶外廣告。作為一個公司經營者,莊泳在商業方麵是挺有頭腦的。比如,當時,莊泳看到一個大商廈上的一塊磁翻板廣告牌,立即就會想到,如果這是一塊巨大的、像電視那樣的動感屏幕,一定會吸引到很多眼球。於是,從這個想法開始,一個在當時是很新的商業模式就形成了。對此,她是這麼說的:“我們的故事很簡單,就是要做成中國最大的LED媒體運營商。但不同的是,我們的LED大屏幕隻設在核心商圈的地標性建築。”就是說,她們隻在中國核心城市的核心商圈,選擇地標性建築來建設並運營有著鬱金香傳媒LOGO的LED大屏幕。
這個模式簡單明了,隻要抓住機會,就易於成功。從2005年9月位於上海徐家彙商圈的東方商廈上的一塊近350平方米的弧形戶外LED大屏幕開始,鬱金香傳媒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杭州、南京、沈陽等十多個核心城市建成運營近20塊LED大屏幕。
鬱金香傳媒就這樣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
在公司裏,莊泳負責做開發和政府協調。莊泳說:“談場租、談合作,這方麵我在行,我做起來也很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