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牛人:你最牛也隻是牛,而老板是老虎 (3)(3 / 3)

以上體現出的是他作為一個電影專業牛人的牛氣之處。他作為監製和導演,同樣製作了不少名片,並發掘了吳倩蓮、BEYOND等明星。這些顯示的是他的作為一個管理牛人的牛氣之處。

再就是,他作為香港電影“三巨頭”之一香港東方電影集團的創始人之一,體現了他出色的對外交互才能,實是一個響當當的外聯牛人。

要成為一個職場牛人,首先要練就一身職業技能,成為一個專業牛人。

黃百鳴在電影上的牛氣,最早是怎麼體現出來的呢?

黃百鳴年輕時是一個普通的銀行經理。香港銀行都是私立銀行,收入靠自己跑出來,由於他初入職場,經驗不足,且數學水平不高,薪水一直很低,勉強糊口。

眼看這樣下去是沒有什麼前途了,他開始尋找新的出路。當時,他看到演藝界容易出名,容易賺到高薪,就設法進入澳門綠村廣播電台任播音員、編輯,後又轉入香港青藝話劇社,任編劇、導演兼演員。1970年代,香港電視的黃金時期,黃百鳴看到做電視薪水不低,就決定做一名電視人。經過努力,他加入了無線電視當演員。

剛開始時,黃百鳴參演了一些電視劇集,比如《民間傳奇》、《四進士》、《殺狗記》之類。由於角色沒有什麼影響,又大多是配角,他的收入依然很低。他又開始尋找新路。他清楚地看到,由於自己長相平平,一般不容易做主角,於是決定,從編劇做起。

“做不了最好的明星,可以做最好的編劇。”這是他對自己的定位。這種明確清晰的定位,可以說是他的“職場牛人”生涯的正式開始。做職場牛人,要真正牛起來,就是要從自己最合適的、最有可能做到最好的專業和崗位著手。這一點,黃百鳴做對了。

之後,他開始寫劇本。他在1976年編寫的電視連續劇《黃飛鴻》、《逼上梁山》等劇本,受到業內外人士的歡迎,這使他得以進入電影界任編劇。1978年,他寫出的劇本《漩渦》被拍成電影,正式作為編劇走進了電影圈,隨即與朋友一起創辦電影製作公司。

1980年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崛起的年代,電影市場漸漸興旺。黃百鳴成為職場牛人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在編劇上成為牛人之後,他主動地擴大了工作範圍,試圖讓自己從專業牛人過渡到管理牛人和外聯牛人。他果真做到了。

1980年,他與麥嘉、石天合作,成立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並擔任行政總監。做過編劇的他,以給自己定位的經驗,開始給公司定位:做最牛的喜劇。於是,公司專拍喜劇。1982年拍攝的《最佳拍檔》轟動全香港,票房勁收2700萬,超過同期上映的武俠片《少林寺》、《龍少爺》和《十八般武藝》,成為迄今香港最高入場人次的港產片。之後,他們又拍出《小生怕怕》、《開心鬼》係列、《恭喜發財》等等,每部電影都達到超過千萬的票房。

逐漸成功的黃百鳴再接再厲,又在1983年編寫描寫退伍老兵與養女阿美間情感悲劇的《搭錯車》,結果竟然創下當時台灣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又於當年獲得第二十屆台灣金馬獎11項提名,最後獲最佳作品獎等五項獎。同年,他又編寫《最佳拍檔》,同樣成績不俗,獲得第二屆香港金像獎最受歡迎華語片獎。《最佳拍檔》後來連拍了很多集。

這樣還不夠,他又拓寬事業路子,努力爭做全能型的牛人。他開始在許多自己編寫的電影裏主動出演主角,並因主演了《開心鬼》而變成一個喜劇明星,薪水更是高漲。

由於定位的成功,當時他所在的新藝城成為了港產片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他也水漲船高地成為電視圈的職場最牛人之一。

事業做到這一步,再進一步,隻有當董事長了。從員工如何做到董事長?其實,隻要成為真正的“職場牛人”,做董事長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後來,他果真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