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以來,我國大西北一帶的各少數民族便逐漸向長城以內遷徙,開始在遼西、幽州、並州以及關隴等地生活。到了西晉時期,這些少數民族貴族已與漢族人民犬牙交錯地生活在了一起,許多少數民族貴族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不同程度地走上了封建化道路。西晉統治集團建立在剝削與壓迫人民基礎上的腐朽統治,激化了當時的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隨後不久爆發的“八王之亂”,使得漢族與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更加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民紛紛起來反抗西晉政權的統治。
這一時期,四川爆發了流民爆動。流民起義的隊伍在公元304年占領了成都,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首領這時也趁著西晉政權的搖搖欲墜而起兵反晉。匈奴貴族劉淵便是在流民占領成都的同年起兵的。當時他已自立為漢王,集結軍隊,立誌要創立如冒頓單於一般的事業。與他幾乎同時起兵的還有漢人王彌、羯人石勒,他們共同推奉劉淵為主,給西晉統治者以有力的打擊。同時,他們也各自擁有自己的割據勢力,想在打敗晉軍的同時,發展自己的勢力,以便有朝一日取代西晉王朝的統治。他們當中的石勒後來吞並了王彌,戰勝了擁兵幽州的西晉大臣王浚,擺脫了劉氏集團,自立為趙王(曆史上稱為後趙),成為中國北方出現的十多個少數民族政權之一(即曆史上“十六國”之一)。石勒用間智取王浚發生在他自立為趙王之前。
石勒字世龍,羯族人,其家族世為部落小帥。到石勒這一代,部落小帥已無什麼待遇可言,為了生活,石勒給商人與地主當過田客,後被西晉並州刺史司馬騰捉住,並送到冀州販賣到一個叫師歡的地主家裏當耕奴。師歡見這個二十幾歲的胡人相貌不俗,善於騎射,又勇敢有謀,怕他鼓動其他耕奴造反,就把他放了。石勒離開師歡家,投奔了晉朝廷養馬地——馬牧的小頭目汲桑,並在荏平縣一帶組成“十八騎”。他們常常出入於專門繁殖名馬赤龍、騏驥的場地,到遠處劫掠繒寶,拿回來賄賂汲桑。
當成都王司馬穎挾持晉惠帝失敗被廢後,他的部將公師藩等起兵趙、魏,要為司馬穎報仇。石勒和汲桑就率牧人乘馬場馬匹數百騎前往響應。公師藩攻打鄴城失敗被殺,石勒與汲桑逃回馬牧。他們在馬牧劫掠郡縣,釋放囚犯,集山澤亡命之徒,其勢力得到擴充。石勒、汲桑在一次戰鬥中失敗,汲桑被晉軍殺死,於是石勒帶領自己的隊伍投奔已在左國城稱漢王的劉淵。
石勒投奔劉淵後,在三四年時間內東征西討,攻城奪地,為漢國立下汗馬功勞,成為維護漢國統治的一支勁旅。石勒的勢力也在征戰中不斷發展、擴大。公元311年,投奔劉淵的王彌在其勢力得到擴大後,密謀要殺掉石勒,想吞並他的勢力。石勒知道後,設計殺掉王彌,合並了他的全部人馬。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加,石勒稱王的野心漸起。但是他表麵上仍然遵從漢主,同時在他的統治範圍中實行優待漢族地主及漢族知識分子的政策,把一批富有統治經驗的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吸收到自己麾下。他的軍師張賓就是其中之一,張賓為石勒建立“後趙”政權起了極重要的作用。
石勒火並王彌後,將攻擊目標轉向了西晉幽州刺史王浚。王浚在與石勒交戰失敗後,曾求助於鮮卑、烏桓人的支持,但鮮卑、烏桓人沒有響應。這時,軍師張賓分析了王浚兵勢衰弱的情況,指出如果石勒現在表示歸順王浚,那麼他一定會喜出望外。因此,張賓建議石勒智取王浚,而不要硬拚。張賓要石勒寫一封詞語謙恭的信,表示與他和好的誠意,並願意隸屬他,扶助他當皇帝。等到王浚對石勒疏於防備時,再乘其麻痹一舉消滅他的勢力。
石勒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且馬上開始依計行事。派他的門客王子春、董肇等人帶書信和許多珍寶,去見王浚。石勒在信中推崇王浚為天子,而自己隻是一無名小胡,“我所以投身於興義兵除暴亂的事業,正是要為您掃除障礙。所以誠心希望您順應天意民心,登基稱帝。我石勒崇敬擁戴您就象對自己的父母一樣,您也應明察我的誠意苦心,將我象兒子一樣看待。”在給王浚上書獻寶的同時,石勒還要王子春以重金籠絡了王浚的心腹棗高。王浚見石勒歸順於他十分高興,把王子春等人封為列侯,並派使者以地方特產答謝他。王浚的司馬遊統陰謀叛變王浚,派使者騎馬向石勒請降,石勒殺了使者,並送給王浚,以此表示自己的誠實無欺。王浚此時便更加信任石勒,不再存有什麼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