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以假亂真(3 / 3)

李儒辭出,董卓即入後堂,責問貂蟬為何與呂布私通?貂蟬半泣半訴說:“妾在後園看花,呂布突至,妾方驚避,他竟說我是太師之子,何必相避呢?隨提戟趕妾至鳳儀亭。妾見其居心不良,怕為所辱,想投河自盡,卻被這廝抱住,正在生死關頭,幸得太師趕至,才救了性命。”

董卓才消了氣,安慰一番,問貂蟬:“我想將你賜給呂布,你看怎樣!”

貂蟬大驚,哭著說:“妾身已屬貴人,奈何要下賜家奴?妾寧肯死也不從!”順手拿了牆上的寶劍要自刎。董卓慌忙奪劍,把她抱住說:“我和你開個玩笑,何必認真!”貂蟬即倒在董卓懷裏,掩麵大哭起來,罵“此必李儒之計,他與呂布相好,故設此計,不顧太師體麵和賤妾性命,妾當生啖其肉。”

董卓徐徐說:“我怎忍舍棄你。”貂蟬說:“雖然太師憐愛,但此處不宜久居,怕早晚為呂布所害。”董卓說:“我明天帶你回郿塢去,離開這裏就不怕被暗算了。”貂蟬才收淚拜謝。

次日,李儒入見董卓,說:“今日良辰,可將貂蟬賜與呂布。”

董卓答:“呂布是我兒子,怎可以賜給,你傳我意,我不追究過去就是了。”

李儒說:“請太師留意,不可為女人所惑。”

董卓即變色答:“你肯把老婆送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李儒於是惶恐出去。

董卓帶貂蟬回郡郿之時,百官俱來拜送,貂蟬在車中遙見呂布站在人群中,呆眼望著自己,她便作掩麵哭泣狀,令呂布如癡如醉,歎息痛恨。

忽然背後一人問:“溫侯為何不跟太師去?還在遙望歎息?”

呂布回頭一看,原來是司徒王允,兩人相見後,王允就說:“老夫近日身體不適,閉門不出,故久未與將軍見麵,今太師歸郡郿,隻得抱病來送行,剛好又得見將軍,請問將軍為何在此長嗟短歎呢?”

呂布答:“還不是為了你的女兒貂蟬!”

王允佯驚起來,問:“這麼久未把小女給將軍?”

呂布怒衝衝答:“老賊自己寵幸久了。”

王允急了,再問:“真有此事?那太過了,太過了!”

呂布便將前事一一告訴王允,王允半晌不語,過了一會兒才說:“想不到太師竟有此亂倫之行,簡直禽獸不如,不如禽獸!”說完拉著呂布的手說:“且到寒舍商量商量。”

兩人進入王允的密室裏,置酒相待,呂布再複述一遍風儀亭之事。王允作出無可奈何樣子,徐徐地說:“這樣看來,太師已淫我之女奪將軍之妻,確太丟臉了,人們恥笑的不是太師,實笑將軍與我老夫。但老夫已年邁了,無足為奇,隻可惜將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汙辱。………”

話猶未了,呂布即怒氣衝天,拍案大叫起來,王允急忙勸止!“老夫失言,將軍請息怒。”

呂布更加大聲,暴跳起來說:“誓殺此老賊,雪吾心頭之恨。”

王允急掩呂布口說:“將軍勿言,恐累及老夫。”

呂布說:“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王允說:“說的也是,以將軍之才,誠非董太師所能限製的。”

呂布忽又沉下氣來,自言自語說:“我殺此老賊,誠易如反掌,無奈我是他的兒子,以子殺父,怕被人議論。”

王允微笑說:“將軍自姓呂,太師自姓董,擲戟之時,豈有父子之情!”

呂布豁然開懷說:“非司徒提起,幾乎自誤,吾意已決了。不殺此老賊誓不為人!”

王允見呂布意誌堅決了,乃言及董卓奪權篡國陰謀,曉諭建功立業大勢,說得呂布頻頻點頭。再歃血盟誓,同心協力為國除奸。

一天,恰好漢獻帝生了一病剛剛痊愈,在未央宮會見大臣。董卓上朝時,為了提防人家暗算,他在朝服裏穿上鐵甲。在乘車進宮的大路兩旁,派衛兵密密麻麻排成一條夾道。他還叫呂布帶著長矛在他身後保衛著。經過這樣安排,他認為萬無一失了。

他哪兒知道王允和呂布早已商量好了。呂布約了幾個心腹勇士扮作衛士混在隊伍裏,專門在宮門口守著。董卓座車一進宮門就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但是戟紮在董卓胸前鐵甲上,刺不進去。

董卓用胳膊一擋,被戟刺傷了手臂。他忍著痛跳下車,叫著說:“呂布在哪兒?”

呂布從車後站出來,說:“奉皇上詔書,討伐賊臣董卓!”

董卓見他的幹兒子背叛了他,就罵著說:“狗奴才,你敢……”

他的話還沒說完,呂布已經舉起長矛,一下子戳穿了董卓的喉頭。兵士們擁上去,把董卓的頭砍了下來。

漢朝文武大臣見董卓被殺,無不歡呼雀躍;長安的百姓受盡了董卓的殘酷壓迫,聽到除了奸賊,成群結隊跑到大街上唱著,跳著。許多人還把自己家裏的衣服首飾變賣了,換了酒肉帶回家大吃一頓,慶祝一番。

王允用“美人計”雖然勝利了,除掉了惡貫滿盈的董卓,人心大快!但是百姓的災難並沒有完,王允厄運也由此而生。過了不久,董卓的部將打進長安,殺死王允,趕跑了呂布,長安百姓又一次遭到燒殺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