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
才智超群的人廣博豁達,隻有點小聰明的人則樂於觀察,斤斤計較;合於大道的言論就像猛火烈焰一樣氣焰淩人,拘於智巧的言論則瑣細無方,沒完沒了。
有人聰明在眼前,有人聰明在長遠,大智慧的人行為總是很超脫,他們襟懷坦蕩,從不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去斤斤計較。而有點小聰明的人卻總喜歡察言觀色、糾纏不清,雞蛋裏可以挑出骨頭,無事也可以生非。這實在是很可悲,人生那麼短暫,每個人都應該致力於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怎麼能為了計較小事而讓自己背上沉重包袱呢?
《莊子》中對如何不與別人發生衝突也作過闡述。有一次,有一個人去拜訪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內淩亂不堪,心中感到很吃驚,於是,他大聲咒罵了一通揚長而去。翌日,又回來向老子道歉。老子淡然地說:“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實對我來講,這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說我是馬的話我也會承認的。因為別人既然這麼認為,一定有他的根據,假如我頂撞回去,他一定會罵得更厲害。這就是我從來不去反駁別人的緣故。”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在現實生活中,當雙方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對於別人的批評,除了虛心接受之外,還要養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達,有涵養,不要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別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歡論人短長,在背後說三道四,如果聽到有人這樣談論自己,完全不必理睬這種人。隻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別人說些什麼呢?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麼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很幹淨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毛病,恐怕許多人都會被看成罪不可恕、無可救藥的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願;相反,過分挑剔,“明察秋毫”,眼裏不容半粒沙子,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會躲你遠遠的,最後,你隻能關起門來當“孤家寡人”,成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異己之徒。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具有寬闊的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鼠目寸光;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所以他們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