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要求一個人真正做到不較真、能容人,也不是簡單的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修養、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並且需要經常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屬出半點毛病,動輒橫眉立目,發怒斥責,屬下畏之如虎,時間久了,必積怨成仇。許多工作並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攬的,何必因一點點毛病便與人慪氣呢?可如若調換一下位置,站在挨訓人的立場,也許就會了解這種急躁情緒之弊端了。
在公共場所遇到不順心的事,實在不值得生氣。有時素不相識的人冒犯你,其中肯定是另有原因,不知哪些煩心事使他此時情緒惡劣、行為失控,正巧讓你趕上了,隻要不是惡語傷人、侮辱人格,我們就應寬大為懷,不以為然,或以柔克剛,曉之以理。
總之,沒有必要與這位原本與你無仇無怨的人瞪著眼睛較勁。假如較起真來,大動肝火,槍對槍、刀對刀地幹起來,再釀出個什麼嚴重後果來,那就太不劃算。與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較真,實在不是聰明人做的事。假如對方沒有文化,與其較真就等於把自己降低到對方的水平,很沒麵子。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方的觸犯是發泄和轉嫁他心中的痛苦,雖說我們沒有義務分攤他的痛苦,但確實可以你的寬容去幫助他,使你無形之中做了件善事。這樣一想,也就會容忍他了。
不僅別人錯待自己時不要計較,自己的一些煩心瑣事也要放下,千萬不要把精力放在尋找人際關係的障礙上。
剛出生的小孩,是那麼的純淨,那麼透明,那麼可愛,讓人忍不住要去愛憐。但是隨著他的長大,就變得越來越不可愛了,到後來甚至十分令人討厭,這是為什麼?為何保持一份內心的潔淨是如此困難?紅塵濁世,是什麼改變了我們?
生活中,財、色、利、貪、懶……時刻潛伏在我們的周圍,像看不見的灰塵一樣無孔不入。時間長了,不去清掃,人的心上就會積著厚厚的一層,靈智被蒙蔽了,善良被遮擋了,純真亦不複見。
那些塵埃,顆粒極小,極輕。起初,我們全然不覺他們的存在,比如一絲貪婪、一些自私、一點懶惰,幾分嫉妒、幾縷怨恨、幾次欺騙……這些不太可愛的意念,像細微的塵灰,悄無聲息地落在我們心靈的邊角,而大多數的人並沒注意去及時地清掃,結果越積越厚,直到有一天完全占滿了我們的內心,使我們再也找不到了自我。
落葉之輕,塵埃之微,剛落下來的時候難有感覺;但是存得久了,積得多了,清理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在生命的過程中,也許我們無法避過漂浮著的微塵,但千萬不要忘記去拂拭,隻有這樣,我們的心靈才會如生命之初那般清潔、明淨、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