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種投資方式隻在單邊牛市中獲利的機會多一些,畢竟大多數股票都上漲;而在一個振蕩市甚至熊市當中,按照此方式投資,常常是買到一個高點,原因在於逆勢上漲的股票是少數,連續上漲的股票更是少之又少,捕捉領頭羊的幾率就隻有千分之一,而賠錢的幾率卻幾乎達到峰值。
6.套牢後死守,總有解套的一天
一些投資者以為:市場的任何一隻股票都有炒作的機會,風水輪流轉,總會炒到自己手上的股票,讓自己獲得解套的機會。
一般隨著股市的發展,股市指數都是以膨脹的方式維持長期增長的趨勢,隻是時間周期的長短,但對於股票而言,股票股價的漲跌,歸根結底是與公司的發展息息相關。由於受利益驅動,眾多股票上市前經過粉飾包裝,結果上市一年績優,二年績差,一年不如一年的股票比比皆是。隨著我國股票市場的成熟,原有的坐莊炒作方式逐漸被價值發現所替代,大盤藍籌股的價值回歸成了主流,投資者認為超跌的低價股繼續下跌。同時,隨著退市政策的逐漸實施,垃圾股也在重新定位,繼續向麵值靠攏,隨著與國際股市的接軌,將來必定有一批股票跌回麵值,甚至最後一文不值。
7.炒新股可以獲利
許多投資者熱衷於新股的炒作。仔細地研究一下2001年中期之後的新股就可以發現,很多上市後定位在30元左右的小盤股,一路下跌,如今價位已到了10元以下,絕大多數股票都遭到了腰斬的命運。由於我國的股市目前還是不是十分健全和規範,以至於股市承擔了許多本不應該由股市承擔的責任,股票的包裝上市,企業本身並沒有實現根本的產權製度轉變,眾多的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並沒能參與到公司的運營之中,公司靠“輸血”過了一段好日子,但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這個本質沒有改變,剛上市時定位與實際大大脫節,預期常常跟市場當時的狀況密切相關,牛氣衝天時,股票可能大大高估,而熊途漫漫時,股票又多被低估。上市後的價值定位,決定了其長期運行趨勢,從而產生截然相反的命運。
8.有題材,股票價格就能上漲
一些人認為:股票的上漲需要有題材支持,比如,有了突發的業績增長,重組事項,該股票就會爆發出強勢上漲的行情。網絡股的炒作,數字電視概念的炒作,重組概念的炒作等,都曾掀起市場的波瀾。從邏輯上講,股票的大漲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有了這些原因,卻不一定產生出預想中的結果。許多的股市現實證明,在眾多的題材中,許許多多都是曾經在其中坐莊主力編織出來的美夢,當一切明朗時,股價就達到了巔峰。眾多的重組題材成了報表式重組,最終免不了價值回歸的命運。
9.被套機構不會坐視賬戶的虧損而不管
一些投資者當發現一些機構套在某一股票中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介入這些股票,等待機構自救,以期牟利。但實踐證明,這是中小投資者對機構操作能力的錯誤判斷。原因是即使在牛市中也有很多坐莊的機構可能最終失敗,更何況現在處於熊市中,機構即使有心坐莊,也不可能有能力、有氣魄去逆大勢而為。那些脫離了基本麵的概念性炒作,對套牢的機構來講,違背了市場發展的長期戰略,靠概念的炒作,隻能是越陷越深,即使機構也如此,看著虧損的賬戶,機構也是進退兩難。在機構博弈的時代,大批券商和機構投資人也將被消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判斷會得到充分得驗證。
10.拋開大盤做個股
一些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在經曆了一些獲利的實戰之後,便時常產生拋開大盤做個股的自信,但事與願違,隨後而來的往往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在我國目前尚不甚成熟的股票市場,潛在的係統性風險還很多。一方麵,就個股而言,人們對於個股的研究,常常根據已經公布的定期報告,臨時公告等披露出來的信息;另一方麵,決定股票將來走勢的因素往往會隱藏得很深,同時,人們看圖表、利用K線形態、技術指標等技術分析的手段,通常是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決定了自己的操作。同時,整個市場的運行格局,主流思路等戰略性的指導思想,在拋開大盤做個股的情況下,也常常容易被投資者所忽略,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長期下來,操作結果很難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