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後,蓋茨就將幫助亞非拉國家預防疾病作為援助方向。
幾年前,蓋茨夫婦在考察津巴布韋捐資項目時出資請幾十名記者、攝影師隨行。希望通過媒體的報道引起有關政府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蓋茨基金會認為:“我們不想隻成為一個提供資金的機器,而應該扮演催化劑的角色。”促使當地政府更多的注意自己轄區的人們健康問題。
據悉,在蓋茨宣布捐資幫助非洲防治瘧疾後,一些歐洲國家政府隨即響應,決定參與非洲瘧疾防治項目。
正是這種讓自己的財富變成別人幸福的責任感,“蓋茨基金”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它已經使非洲一些國家的兒童疫苗接種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每個兒童的接種費用由以前不足1美元增加到現在的10美元。
據統計,這些疫苗挽救了30萬人的生命,在未來的10年拯救的生命將達到幾百萬人。
除了投資研發疫苗,蓋茨夫婦還專門撥出資金,救助那些無家可歸的艾滋病患者以及貧困地區的兒童和青年。其中“青年自立計劃”就讓無數年輕人受益。博茨瓦納20歲的姑娘卡莫·措普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從小就跟祖父過窮日子,長大後又不幸進城當了妓女,結果染上了艾滋玻“青年自立計劃”拯救了她,現在她不僅學會了製作蠟燭、種菜,還當了一家小店的收銀員。9月,蓋茨夫婦到博茨瓦納醫院考察時,措普開心地說:“現在我生活得很幸福。”
英國《衛報》幾年前曾對蓋茨樂善好施的原因作出了深度報道。據蓋茨夫人梅琳達介紹,這是因為丈夫從小就受到了家庭傳統的熏陶。在他還是個童子軍的時候,就在西雅圖的大街上賣堅果來為童子軍籌集資金。蓋茨的父母經常誌願參加一些平民事務組織,做義務工作,並積極為西雅圖的慈善機構籌措資金。蓋茨的父母並不認為從事慈善事業隻是大人的事,所以經常在一家人吃飯時討論募集到的資金該怎麼用。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年少的蓋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蓋茨上的是私立學校,周圍的孩子家境都比他富有。蓋茨回憶說:“但他們不如我努力,也不如我有上進心。”
當從哈佛大學退學經商後,蓋茨一心撲在了微軟公司的事業上,對服務大眾的信念曾出現過搖擺。
自從1994年與梅琳達結婚和6個月後他母親的去世,使得蓋茨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決定與父親合作,開始從事一家人共同熱愛著的服務社會的慈善事業……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蓋茨夫人也是從小就熱衷於慈善事業,經常在父母的鼓勵下,誌願到當地的醫院、學校和法院為社區進行義務活動。梅琳達說,她曾就讀於一所天主教學校和達拉斯的一家學院,兩所學校的座右銘都是“服務”。因此對她個人來說,從事慈善事業帶有些宗教色彩。
蓋茨的慈善事業不僅是一些大手筆。他講到有一次幫助4歲的兒子羅裏組織一個小規模的誌願項目。“我們為無家可歸的人募集用具包,可以往裏麵放些牙膏牙刷之類的東西。羅裏問我:‘這太好了,爸爸。可是既然這些人沒有家,那我們為什麼不給他們家呢?’”‘‘這個問題問得好,”他笑著說,“我們告訴他,一個家需要更多一點的錢,不過基本上你是對的!”
“讓自己的財富變成別人的幸福,自己也就擁有了更多的幸福。,,當比爾。蓋茨一家人,將畢生財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後,獲得了幸福安樂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