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退一步,路會更寬(1 / 1)

《菜根譚》中說:“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得,路才會越走越寬。”這便是一種進退之道。

從前,有一條大河,河水波浪翻滾。河上有一座獨橋,橋很窄,僅用一根圓木搭成。有一天,兩隻小山羊分別從河兩岸走上橋,到了橋中間兩隻山羊相遇了,但因橋麵太窄,誰也無法通過。而這兩隻山羊誰也不肯退讓。結果,兩隻山羊在橋上用角頂撞起來。雙方互不示弱,拚死相抵,最終雙雙跌落橋下並被河水吞沒了。

這則寓言看起來很簡單。但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正是“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得”的道理。在狹窄的路口處,不妨讓別人先行,自己退讓一步。表麵看來,自己吃虧,但實際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讓,勢必會兩敗俱傷,倒不如稍作退讓,免去麻煩。“人情反複,世路崎嶇。行不去遠,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得讓三分之功。”(摘自《菜根譚》)這種做法明為退,實為進,是一種比較圓滑的做法。一條道路本就狹窄,再加上擁擠更是無處下腳,若是自己退一步讓人先走,那麼自己也就相當於有了兩步的餘地,可以輕鬆走路。兩相對照,自然是應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做法。

退一步便是進三步。同樣的道理,一個人隻有放下“身段”,路才會越走越寬。

人的“身段”是一種“自我認同”,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是一種“自我限製”。也就是說,“因為我是這種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種事”,而自我認同感越強的人,自我限製也越厲害。千金小姐不願意和傭女同桌吃飯,博士不願意當基層業務員,高級主管不願意主動去找下級職員,知識分子不願意去做“不用知識”的工作……他們認為,如果那樣做,就有損他們的身份。

其實這種“身段”隻會讓路越走越窄,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願意當業務員,那隻有挨餓了。如果能放下“身段”,那麼路就越走越寬。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以退求進的道理。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計算機博士,辛苦了好幾年,總算畢業了。可是,雖說是拿到了響當當的博士文憑,卻一時難以找到工作。

沒有工作,生計沒有著落,這個滋味可是不好過。他苦思冥想,總算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

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個最低身份去求職。這個法子還真靈,一家公司老板錄用他做程序輸入員。這活,對他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不過,他還是一絲不苟,勤勤懇懇地幹著。

小多久,老板發現這個新來的程序輸入員非同一般,他竟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時,這位小夥子掏出了學士證書,老板話二沒說,立刻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對口的職。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還能為公司提出許多獨到而有價值的見解,這可不是一般大學生的水平呀!這時,這位小夥子又亮出了碩士學位證書,老板看了之後又提升了他。

他在新的崗位上做得很出色,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非同小可。於是,老板把他找到辦公室,對他進行詢問。

這時,這位聰明人才拿出來他的博士證書。

老板這時對他的水平有了全麵的了解,便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這位博士也終於獲得了成功。

這位博士的點子好就好在以退為進。看上去是自己降低了自己,也讓別人看低了,但是身處低位,被人看輕不要緊,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大放異彩,展露才華,讓別人、讓老板對你一次次刮目相看,你的形象便慢慢高大起來了。

相反,一上來就亮個博士證書,容易被人看高,期望值過高,容易引起失望。倒是別出心裁,以退求進更容易達到目的。

你想在社會上走出一條路來嗎?那麼,就請放下“身段”:放下你的學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讓自己回歸到“普通人”。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批評,做你認為值得做的事,走你認為值得走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