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好情商鍛造好性格(1 / 1)

由於來自生活、事業、感情等方麵的壓力,使人容易產生某些不好的情感和不良的心理,而這種狀態如果任其發展,後果就會不堪設想。我們該如何對待不好的情感與自私的心理呢?遠離情感的誤區。

當你生氣、不耐煩、自私的時候,不要對抗,因為越對抗,這些不好的感覺就會越嚴重。實際上,每個人都有這些感情,這是人作為獨立的個體的表現。

有一個人常常發脾氣,稍有不如意就動起怒來。他仔細檢討原因,認為每次發怒都是由別人引起的。他為了能好好改變自己的修養,就一個人跑到深山隱居起來,天天在那裏修心養性。有一天,他拿著陶罐要去河邊打水,一不小心,把裝滿水的罐子弄倒了,水全倒了出來,他隻好再去汲水,但是走到一半,又把水罐的水灑了一地,連續三次都是如此。他一氣之下,把整個罐子摔碎在地上。他看著滿地的碎片,自責不已地說:“我從前發怒,都以為是別人惹起的,現在隻有我一個人,也能發這麼大的脾氣,可見它是從自己心中生出來的。”

當我們想要把錯誤歸咎於他人時,往往發現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返回內心世界,重新自我觀照,當不好的情感被馴服時,才會迎來真正的平和。

人雖然有時候難免有自私的心理,但自私也有著好壞禍福之分,問題是怎樣去看待它,應用它。例如,小學生時常有勞動服務,有的家長會“自私”地告訴小孩子別太認真,能溜就溜,甚至還主動編造理由向校方請假。久而久之,同學們都會認為其自私小氣,進而排斥這位同學,造成小孩自幼即自卑孤僻的個性,同時也因為隨便編借口的習慣,而養成偷懶的惰性,想想這對小孩日後的負麵影響有多大!

與此相反的是,有的家長“自私”地想借此教育孩子,不但要孩子努力認真,甚至要孩子主動準備工具與茶水,配合老師的工作,因而贏得了老師與同學的愛護與歡迎。這能使小孩自幼體會到合作的習慣,長大後自然到處被重視、受歡迎。

這就是廣義的、理智的“自私”,它和狹隘的、無知的“自私”截然不同。前者能放眼未來而甘心付出努力,而後者則是隻顧目前的小利而忽略了將來的發展。

事物有優劣之分,情感亦有好壞之別。不好的情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它視若無物。當你學會了設法遠離這些不好的情感時,你就超越了自己,離成功也為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