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敢想敢做馳騁人生疆場(2 / 3)

GEAE(通用電氣飛機引擎事業部)的官員指出,通用電氣的發動機在計劃實施之前其實已經達到66標準。但是為了達到這一水準,GEAE的員工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反複地進行返修和檢驗。66行動消除了這些浪費,使產品做到了一次達標。

通用的這一切成就難道與韋爾奇的敢為型性格無關?若他柔言寡斷,他的改革肯定會中道崩潰,隻有他敢想敢做、開創進取,用非凡的意誌和毅力才能造就今日之通用。

敢為人先造就世界名牌——皮爾·卡丹

敢為型性格是一種帶有挑戰色彩的性格。具有這種性格的人勇敢無畏,不拘泥於當前現狀,有著超乎常人的意誌力和毅力。他們頑強進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皮爾·卡丹的成功,就在於他敢於進取,努力開拓的思想和敢想敢做的性格。

誰也知道,皮爾·卡丹是世界名牌,其品牌之響亮不亞於任何一個聞名’於世的其他品牌。

“皮爾·卡丹”是精牌,是名牌,是身份,是服裝,由此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個“帝國”包括服裝、餐飲、家具等企業集團,它的觸角早已伸向世界各地。這個龐大的“帝國”的主人是年逾古稀的皮爾·卡丹。這個“帝國”機構齊全,它擁有自己的銀行、碼頭、工廠,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實行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策略。目前,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生產皮爾·卡丹產品,至少在185個國家設有5000多家商店,這個“帝國”在全世界大約有18萬職員。

皮爾·卡丹不但是服裝業的巨子,而且還是餐飲業巨子。他曾經自信地宣稱:“我將把法蘭西的兩大文明——服裝與飲食,都操縱在自己手中。”皮爾·卡丹沒有吹牛,他名下的馬克西姆餐廳和皮爾·卡丹時裝一樣遍及世界各地,一樣名揚天下。這個“帝國”擁有幾百億法郎的資產,皮爾·卡丹本人則是歐洲第九富豪。皮爾·卡丹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界要員、商賈巨富設計製作服裝,如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美國已故總統肯尼迪的遺孀傑奎琳等等。

皮爾·卡丹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出色的經營大師之一。人們稱他是一位經營天才、設計天才。他的經營理念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理論體係。和所有商界的成功者一樣,皮爾·卡丹的成就是多種因素促成的。企業家的素質、機遇的把握、經營者的天賦等等都是促成皮爾·卡丹成功的因素。同時,我們也可以從所有的成功者身上發現一個共同的性格特征,這就是永不滿足、不斷開拓進取,甚至冒風險,不斷挑戰自我、挑戰人生,這也正是他性格的最好寫照。

誠然,皮爾·卡丹的成功有許多經驗值得人們研究,但他不安於現狀,不斷開拓進取的性格,卻是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問題,也是他成功因素之一。

勇敢無畏、開拓進取的皮爾·卡丹,在他的事業上始終保持著如日中天的勢頭。不斷進娶不斷開拓創新,使皮爾·卡丹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要了解他必須先了解他的這種個性。他的這種個性轉化成他經營實踐中的創造性。眾所周知,皮爾·卡丹的一切成就,都是從服裝開始的。

皮爾·卡丹出生在意大利,小學都沒畢業,就隨父母來到法國。18歲時,皮爾·卡丹獨自來到巴黎闖天下,當時他身無分文。他最先在一家服裝店當學徒,從此,皮爾·卡丹便與服裝結下了不解之緣,也由此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皮爾·卡丹虛心好學,尤其他在服裝設計上具有特殊的天賦,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服裝天才。他很快便掌握了服裝的設計技巧,在具有“世界時裝之都”之稱的巴黎服裝界有了一點兒名氣,一些達官貴人、太太小姐都知道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都願意請他設計加工服裝,他也敢想敢做,在設計上大膽創新,贏得了很大一片口評。

皮爾·卡丹還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他一方麵努力工作,另一方麵利用一切時間學習。他有幸接觸到了一些著名作家、藝術家,使他大開眼界。更大的收獲是使他對服裝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他站在新的高度上為別人設計服裝,使自己設計的服裝更加“高尚、大方、優雅”。

50年代以前,皮爾·卡丹先後在巴黎兩家較有名氣的服裝店工作,把自己原來學到的知識充分地應用到實踐中。他的悟性以及在服裝上的天賦,在這兩家服裝店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穿著講究、挑剔的巴黎人逐步接受了皮爾·卡丹,他的名氣也一天天大起來。尤其是在著名的服裝店工作,接觸的人和物、接觸的思想與普通的服裝店自然不同,使皮爾·卡丹獲益匪淺。

但這一時期的皮爾·卡丹仍然是受雇於別人。在他的設計技術和思想日趨成熟的時候,他決定自己闖天下,自己幹一番事業。1950年,28歲的皮爾·卡丹創建了自己的服裝公司,當皮爾·卡丹隻身一人闖蕩巴黎服裝界時,麵臨的困難也是相當大的。首先是來自競爭的壓力:當時的巴黎服裝店、服裝公司比較多,可是真正稱得上高級時裝的公司隻有三十幾家,皮爾·卡丹的小公司不僅名不見經傳,而且也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任何一種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創新性和創造性,創新性、創造性不斷為事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尤其服裝行業更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行業,日新月異,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如果沒有創新性和創造性,不僅難以生存發展,而且很快將被淘汰。皮爾·卡丹在創業初期的經曆更能說明這一點。他的創造性和他那天才的商業天賦,逐步使他站穩了腳跟。

皮爾·卡丹在做服裝生意上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他沒有墨守成規、按規矩辦事,他敢想敢作敢為,在不斷謀求新的道路,新的經營理念,始終在開拓創新迎接挑戰。從1953年開始,皮爾·卡丹便大膽地向女性服裝領域進軍,皮爾·卡丹專門為女性設計生產了一係列風格高雅、質料價格適中的女式成衣,受到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社會中下層女性的歡迎。他的這種營銷策略再一次為他贏得了更大的市場和聲譽,一時間他的產品供不應求。皮爾·卡丹將高級時裝平民化在法國社會引起了各種非議。多少年來,服裝是身份的標誌,是地位和等級的象征,尤其是那些貴夫人、小姐、太太們,隻希望時裝成為她們的專利,不希望成為更多的社會中下層女性的日用品。此外,那些一直甘願為所謂上層社會女士服務的服裝設計師也對皮爾·卡丹的做法非常反感,認為他是離經叛道,甚至認為他的舉動傷風敗俗。巴黎服裝業的保護組織因為這件事,把皮爾·卡丹開除了這個組織。當然,這種“懲罰”多少給皮爾·卡丹帶來了一定的損失,但這僅僅是他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小小的挫折,可是對皮爾·卡丹來說他是決不會屈服的。他的進取與開拓性格不但沒有改變損傷,反而使他進一步思考,準備進軍更加新穎的領域。很多的成功者都具備這種性格,隻不過在皮爾·卡丹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而已。

皮爾·卡丹不僅沒有“痛改前非”,而且在“離經叛道”上越走越遠。他在女式服裝領域製造的這場風波尚未平息的時候,他把目光轉向男式服裝領域。應該說,這一舉措比他在女裝的舉措更大膽,更具有開創性。因為傳統法國人始終認為,服裝是女人的領地,傳統的觀念一直認為,服裝是女人體現價值、體現美麗和魅力、取悅於男人的“外包裝”。男人也有自己的服裝,但與女裝不可同日而語,更不能和女裝相提並論。在服裝世界裏,沒有“半邊天”的概念。這雖然不是戒條,但也很少有人願意涉足男裝領域。所以,涉足男裝領域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同時,也從一個側麵說明,這也是一個前景廣闊的領域。皮爾·卡丹生性不怕冒險,敢於開拓進娶把一切陳規陋習拋在腦後,原本設計女性時裝的皮爾·卡丹大膽的推出了與女裝一同爭妍鬥奇,同樣五彩繽紛的男式服裝係列。

皮爾·卡丹又一次在法國時裝界製造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在那些往昔曾經是女性時裝一統天下的服裝櫥窗裏,男式服裝也取得了一席之地,而且影響越來越大。男式服裝的風潮迅速在法國乃至歐洲蔓延開來。皮爾·卡丹不滿足現狀,不斷思考,尋找新的商機,也在不斷地挑戰現實和傳統,挑戰自我。由此可見,皮爾·卡丹的發家史、奮鬥史實際上也是他的不斷開拓、不斷進娶不斷創新的曆史。

繼女裝、男裝走向大眾化之後,皮爾·卡丹又把廣大兒童選擇為服務對象,生產了兒童服裝。在不斷創新過程中,皮爾·卡丹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時裝風格,即色彩明快,線條簡潔,具有強烈的雕塑感。1961年,皮爾·卡丹首次推出了“流行裝”,又一次轟動時裝界。皮爾·卡丹不斷開拓,從未停滯不前,他的事業規模在他的開拓下不斷擴大。皮爾·卡丹的商業帝國名副其實地建立起來了。

皮爾·卡丹的事業如日中天,其成功的最大因素決定於他那敢為型的性格。但他又始終麵臨雙重挑戰:服裝設計和生產的創新性,市場領域的不斷開拓。如果沒有市場,他的事業發展就無從談起。他是服裝設計大師,也是經營大師,如同他一樣,他對市場的開拓,常常出人意料。他的經營策略,和他的服裝一樣具有開拓和進取的意義。他把經營目光對準了各國市場,這也正體現了他那開拓進取的個性。可以說,皮爾·卡丹所占領的市場具有世界意義,更說明了開拓進娶敢為的個性。

對於中國市場,皮爾·卡丹也是最早敢於進軍的外國企業家之一。

1978年,皮爾·卡丹就已經計劃進軍中國這個廣闊的市常但當時的中國剛剛結束文化大革命,百廢待興,尚未進行改革開放。皮爾·卡丹決定到冰封剛解的中國來開拓市場,其拓荒者的勇氣和膽識確實非凡。當時,好多人對他好言相勸,說中國沒有時裝,是文化沙漠。的確,當時中國人服裝不僅單調,而且基本沒有什麼樣式可言,更談不上服裝藝術。可謂隻有服裝,而沒有時裝,但皮爾·卡丹堅信中國是個大市場,認為這個市場前景光明。1979年春天,皮爾·卡丹以大師的氣魄和膽略,在北京、上海舉辦了時裝展示會。他不僅帶來眾多令中國人眼花繚亂的各色服裝,而且還帶來了一支服裝模特隊。這支由8名法國女郎和4名日本男女模特組成的模特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皮爾·卡丹此次中國之行沒有取得太大的商業成效,但作為第一個在剛剛冰封解凍的中國舉辦時裝展示會、時裝模特演出的世界級的時裝設計大師,他的膽識和氣魄無疑為他贏得了廣泛的敬佩,他所產生的影響卻是無法估量的。這就是皮爾·卡丹,唯有皮爾·卡丹才有這樣敢想敢做的性格。因為這需要有絕大的勇氣和開創精神。

皮爾·卡丹的性格決定他不斷開拓,不斷進取向新的領域發出挑戰。這更是別人不理解他的地方。在皮爾·卡丹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毅然斥資150萬法郎,買下了位於巴黎鬧市區有著悠久曆史的馬克西姆餐廳。他的這一舉動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佩服皮爾·卡丹的膽量和勇氣,更替他捏了一把汗,認為他在功成名就時,沒有必要去冒險收拾馬克西姆這個殘局。人們的這番好意是可以理解的,卻忘記了人類命運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命運之神並不關照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幸運的天秤隻會傾向於不斷進取的人,成就的取得與維護同樣需要奮鬥。

看看皮爾·卡丹的奮鬥曆程,我們不難發現,他不靠命運,靠進取;不靠偶然,靠爭齲也正是在這種前提下,皮爾·卡丹走向成功,走向輝煌。銳意進取,敢為的個性,促使皮爾·卡丹進入了新的商業領域,去開創新的輝煌。但值得注意的是,皮爾·卡丹每一次大膽的行動都是建立在他的智慧、精明、魄力、韜略基礎之上的,他有個性,有進取心,但他從不做無謂的冒險,每一次重大的選擇,他都經過深思熟慮,從不冒險。

皮爾·卡丹是經營大師,深諳經營之道,他所以買下馬克西姆餐廳,是因為他看到了該餐廳的弊端與不足。法蘭西民族向來以講究吃穿而聞名,因此馬克西姆餐廳則以自己的豪華與貴族氣派贏得了聲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沒有更多的時間,花費更大的精力,坐在高檔的餐廳裏悠閑自在地品嚐一頓頗有“貴族情調”的法國大餐。況且,這家餐廳價格昂貴,根本不是飲食最大消費對象——平民百姓光顧的地方。所以“門前冷落車馬媳,昔日的尊貴在今天徹底失去了意義。

皮爾·卡丹在時裝設計、生產、經營獲得經驗和啟迪,采取了與經營服裝幾乎如出一轍的策略:卸去捆在餐廳身上的貴族枷鎖,變陽春白雪為下裏巴人。他和經營服裝一樣,讓餐廳“放下架子”,成為平民百姓都有能力光顧的場所。已經歸屬皮爾·卡丹名下的馬克西姆餐廳沒有改名換姓,但其服務、飯菜口味、價格體係等等,卻發生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餐廳的局麵大為改觀,冷冷清清的店麵變得紅火熱鬧起來。皮爾·卡丹很懂得消費者的心理,因此他在接管馬克西姆餐廳後毫不猶豫地轉向大眾化,又在服務質量上嚴格要求。通過服務,贏得消費者。比如,在所有的馬克西姆餐廳裏,都擺放著一些類似打火機、香煙盒、小飾物等,上麵印有馬克西姆的標誌,分別贈送給不同身份和愛好的消費者,這種做法不僅體現了一種溫馨,而且還使消費者不知不覺為餐廳作了廣告宣傳。皮爾·卡丹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爭得了不容別人小視的地位,逐漸成為他的商業“帝國”一大支柱。

皮爾·卡丹有敢想敢做的性格,也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思想。在接收馬克西姆的餐廳時,他已年屆6旬,但他思想不守舊,這也正是他事業一直保持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他從美國快餐連銷經營中得到啟發,陸續把他的馬克西姆餐廳推向世界各地。這次皮爾·卡丹仍然沒有忘記中國這個大市常1983年,皮爾·卡丹把他的馬克西姆餐廳開設到了中國,遠比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進入中國的時間早得多。

和許多成功者一樣,皮爾·卡丹經曆過少年時代的苦難,這對他性格的形成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其性格也決定了他一生的成敗。他自幼飽受貧困生活的磨難,留給他印象最深的是,每一塊麵包都得來不易。生活的艱難與不幸在皮爾·卡丹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了自強不息、堅強不屈、不斷進娶努力上進的種子,同時形成了他那特有的敢為性格。他一直努力工作,從不講究享受和奢侈,生活簡樸的程度是別人難以想像的。如今皮爾·卡丹年事已高,但仍然勤奮工作。許多人對這位億萬富翁不理解,擁有十幾億美元的資產,偌大年紀,還一直拚命工作,為的是什麼呢?每逢這時,皮爾·卡丹隻是淡淡地一笑,依舊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事業和工作中。皮爾·卡丹永遠不會滿足現狀,如果滿足的話,那他就不是皮爾·卡丹了。

敢想敢做的皮爾·卡丹準確把握著自己的命運,敢為型的性格促使他創建了自己的龐大的商業帝國,也決定著他一生的成功。

獨闖天下的鬆下幸之助打造電器王國

勇氣是人類成大事的標誌,是真正性格的產物,敢為型性格的人就具有這種特征。

敢為型性格的人常常不甘居人下,善於獨立成大事創業,若是商人多是大膽投資經營,敢想敢做,不顧風險以獲取最大的利潤空間,往往是站在時代的前列。

鬆下幸之助就是敢為型性格,他在工作時,敢於辭職獨幹,而且從來就不怕艱險,創業時也勇於拚搏,頑強進取,敢想敢做終於成就了鬆下的輝煌。

明治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鬆下幸之助出生了,排行老八。

鬆下家裏是地方上很有聲望的家族,由於在一次生意中不幸慘敗,傾家蕩產,鬆下家開始走向沒落。鬆下幸之助4歲時,鬆下家的沒落已成定局。

在童年,鬆下幸之助進入了和歌山市的雄小學學習。正當在學童的幸福生活中將要讀完四年的全部課程時,父親來信了,要他到大阪的一個做火盆買賣的店鋪裏去做小夥計。也正是這段時間的磨煉,培養了鬆下頑強拚搏的精神。

鬆下幸之助在火盆店幹了三個月後,又到了一個叫五代的自行車店幹了五年多。在這期間,他從一個跑堂小夥計到機靈的中堅店員,受到店主的器重。

但是,在人店第七個年頭,即1910年6月,他忽然產生了一個奇特的想法:到一個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環境中去。

一旦決定他就迫不及待,而且他就敢想敢為。實際上他的轉行是花了很大決心的。五代自行車店的主人夫妻待他很好,所以他很難開口對他們說:請允許我辭職。直到有一天,他終於連替換的衣服都沒拿就擅自離開了店。到姐姐家後,他才寫了一封信給五代夫妻,對自己所采取的非常手段及行動表示歉意,同時懇切說明不得不這樣做的心情。

三個月後,一紙大阪電燈公司的招書,使他走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上。

進入大阪電燈公司,他日夜期待得到的職位隻是室內安裝電線的練習工。也許是生來便賦有的技藝才能,再加上對工作產生興趣,進公司不久,鬆下幸之助就有了顯著的進步。進入“幸街營業所”工作三個月之後,該公司增設“高津營業所”,公司知道他工作成績優異,就調他到新成立的營業所擔任領班。

1917年春天,正值春風得意之際,鬆下幸之助由裝電線的工人升為檢查員,得到了這一人人都夢寐以求的職位。他具有的超人判斷力,在公司裏名聲卓著:他做的調查報告,不用說沒有瑕疵,就是指揮工人做工,向用戶交涉各種事務等,他也做得有板有眼,至為恰當,上司與同事無不對他表示佩服。

生活上的舒心,公司的看重,曾經讓多少人羨慕。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他22歲的時候,他辭去了檢查員的職務,開始獨立經營。當時公司極力挽留,但是鬆下下定了決心是不會改變的,這也培養了他敢於冒險,敢想敢為的性格。

困難不斷而來,資金怎麼辦?廠房怎麼辦?但是不管怎樣,工廠還是要辦的。沒有廠房,就在自己住的屋子裏擠。資金隻有100元錢,就連買一台必備的機器都不夠。

在朋友的幫助下,又借來了100元錢,工廠終於開業了。但是,開業不久,他們便懂得了阻礙的滋味。抱著自信製作出來的產品,根本就無人理睬。

此時,鬆下幸之助想到了大阪電燈公司,隻要他想回來,靠領取工資生活,仍然可以平平安安地度日,但這絕不是鬆下幸之助要走的路。隻要繼續進行改良和鑽研,一定會出現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的。堅守孤壘的做法,終於得到報答。

一年年底,從大阪市內的批發商那裏來了一筆意想不到的交易。原來在川北電氣電風扇工廠製造的陶器電風扇阻盤,想試用煉物製造。當時,在很多領域開始使用這一工藝,如果可行,耐久力和成本將有明顯的優勢。

鬆下幸之助終於有了第一批訂貨:1000個電風扇的阻盤。他日夜奮戰,在交貨期到來之前,終於完成了訂貨,得到了160元錢的收入。這是他第一次得到80元錢的利潤,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到這錢的分量。

他們繼第一次支付1000個電風扇的阻盤為起點,不久又追加了2000個訂貨,全家一下子就忙開了。訂貨似乎還會繼續,穿過困境的籠罩,前程射進了光明。鬆下幸之助精神抖擻,他覺得,從此可以繼續進行原來的主要工作了。在一切都順利周轉過來之時,他下定決心搬遷。

搬遷到的地方町門是大開町,是吉利的町門,門牌是844號。在小小的街道裏,工廠機聲隆隆,開始全力運轉了。門前掛起“鬆下電器具製作所”的木牌,多少有點耀眼的感覺。

鬆下電器的曆史,從此掀開了第一頁。

對於鬆下幸之助來講,製作電風扇阻盤的工作,是逆境中意外的救神。他一邊完成阻盤的訂貨,一邊著手其本行的配線器材的改進工作——這才真正是鬆下幸之助的工作。費盡心血,他終於成功地製造出配件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