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直爽的王猛成將相
叛逆直爽的人多不拘小節,他們辦事不講個人私利,而且這種性格的人毅力頑強,打不垮,壓不彎。
而一代名臣王猛正是這種叛逆直爽性格。他把性格溶入到事業中,成就梟雄,在十六國的亂世紛爭中,由一介布衣,成就出將入相的命運。
在古代丞相中,智者多以諸葛亮為榜樣,其實王猛的才能是諸葛亮遠所不及的,諸葛亮輔助劉備,蜀國在三國中僅是最弱小的一個,但王猛幫助苻堅不但鞏固了政權,而且建立了強大的前秦。而這一切成就,跟王猛那叛逆直爽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自西晉滅亡,司馬氏偏安江南以後,中國北方十六國戰亂紛爭,已經找不到一片靜土。統治者窮兵黷武,嗜殺成性,老百姓顛沛流離,朝不保夕。
一代名臣王猛就出生在這個沒有秩序、缺乏理智的時代。
王猛的家庭一貧如洗,為了糊口度日,他小小年紀便以販賣畚箕為業。
他沒有被戰火硝煙吞滅,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在苦雨淒風、兵荒馬亂之中,他頑強掙紮,利用一切的時間和機會,刻苦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廣泛吸取各方麵的營養,靜觀風雲變幻。很快,王猛成長為一位雄姿勃勃、英俊偉岸的青年。
年輕的王猛為人叛逆爽直,不拘小節,胸懷大誌,氣度非凡。他不願同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打交道,自然也不與那些淺薄浮華子弟相交往,因而經常遭到他們的白眼和恥笑。但王猛卻怡然自得,仍舊我行我素。
有一天,他出遊後趙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達官貴人們幾乎沒有人瞧得起他,隻有一個叫徐統的官員認為他是一個難得的奇才,請他出任總務長官,掌管人事並參與政務。王猛身懷治國大誌,希望遇上英明的君主,認為替徐統幹事,豈不埋沒了前程。他沒有應徐統的聘任就離開了鄴城,隱居在西嶽華山,靜觀時局的變幻。
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後趙大將冉閔滅趙建魏。不過兩年,鮮卑慕容氏滅魏建前燕。同時關中各族豪強紛紛割據,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
公元351年,氐族苻健占據關中,建都長安,稱天王、大單於,國號秦(史稱前秦)。三年後東晉荊山鎮將桓溫北伐,一舉擊敗苻健,駐軍灞上(今西安市東),大有即日進戰長安之勢,關中父老爭相用牛酒來慰勞東晉大軍。
王猛聽到這個消息,決定前往東晉軍營探聽情況。於是他身穿麻布短衣,投桓溫大營求見。
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叛逆直爽,一麵捉掐虱子,一麵縱論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桓溫見此非常情景,心中暗自稱奇。自來到關中已經有許多天了,長安城指日可下,雖然有關中父老酒肉慰勞,但至今沒有一個豪傑之士前來效勞,心裏正在納悶。見眼前這人氣度非凡,一定是一位隱居的豪傑之士。於是他脫口問到:“我奉天子之命,統率10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民除害,而關中豪傑都無人到我這裏來效勞,這是為什麼呢?”
叛逆直爽的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將軍不遠千裏深入關中,長安城近在咫尺,而你卻不渡過灞水將它拿下,大家摸不透你葫蘆裏賣什麼藥,所以不來。”王猛一語雙關,觸及了桓溫擁兵自重、圖謀異事的心病,他默默思考著,竟無言以對,更認識到麵前這位掐虱寒士非同凡響。
由於軍糧缺乏,軍無鬥誌,桓溫終於攻占長安不成,隻得退兵。臨行前,他賜給王猛精車良馬,又授予高官都護(掌管邊地軍政和少數民族事務的長官),希望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隻看重門第的東晉朝廷裏,自己很難有所作為,而且也不願為心懷二誌的桓溫奔走賣命。他回華山請教了他的老師,老師也反對他南下,王猛於是繼續隱居山中,刻苦學習。
桓溫退走的第二年,苻健去世。繼位的苻生殘忍酷虐,以殺人為兒戲。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堅更是憂心如焚,後來決定除掉苻生,挽救國家。保全百姓。
苻堅少年時就拜漢人學者為師,潛心研讀經史典籍,很快成為文武雙全的將帥人才。苻健見他勇猛善戰,心懷文韜武略,因此授他龍驤將軍,讓他統帥重兵。他深知“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的道理,廣泛招賢納士,網絡英豪,立下了經世濟民、統一天下的大誌。
他不能讓苻生的昏暴殘忍繼續橫行國中,於是向他的好友、身為尚書的呂婆委請求除去苻生的計策。呂極力向苻堅推薦隱士王猛。苻堅立即派呂親自上山懇請王猛出山。
苻堅與王猛一見麵便如平生知己,談到興廢大事,句句投機。苻堅驚奇王猛的才能和豪放爽直的個性,把他比作臥龍,王猛也佩服苻堅的遠大誌向以及禮賢下士的明君風度,欣然吟誦《詩經》詞句以抒發自己隱居山穀、不與昏君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操。苻堅非常興奮,就像當年劉備遇到諸葛亮似的如魚得水。
王猛留在了苻堅身邊,為他出謀劃策,而且從頭到尾都是有什麼直爽的說什麼。公元357年,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一舉誅滅苻生及其幫凶,自立為大秦天王,改元永興,以王猛為中書侍郎,職掌軍國機密。
當時地處京師西北門戶的始平縣,長期以來豪強橫行,無法無天,加上劫盜充斥,百姓苦不堪言。苻堅派王猛擔任始平縣令,希望他手到病除。王猛下車伊始,就申明法度,明辨善惡,嚴懲凶頑,禁抑豪強,當眾鞭死一個作惡多端而背有靠山的奸吏。奸吏的朋黨起哄上告,法司以殺人罪逮捕了王猛,用囚車把他押送到長安。
苻堅聞訊,非常吃驚,親自責問王猛說:“為政之體,德化為先。你赴任不久就殺掉那麼多人,多麼殘酷啊!”
王猛雖遭囚禁,但心裏很平靜,等苻堅說完,他從容回答:“天下太平,治理國家可以用禮,但治理混亂之邦則非用重刑不可。當今天下紛爭,人心險惡、奸佞勾結、為非作歹、民不聊生,社會之混亂,莫此為甚。陛下讓臣擔任難治縣的長官,為臣一心一意要為明君鏟除凶暴奸猾之徒。僅僅才殺掉一個奸賊,還有許多奸黨尚未伏法。如果陛下因為不能除盡殘暴、肅清犯法者而懲罰我,為臣甘願受罰,但就目前情況而論,加給我酷政的罪名而懲罰,臣實在不敢接受。”從王猛之言可知,他直爽叛逆,敢作敢為,對奸惡之人多用刑典。
苻堅自即位以來也一直在思考用什麼辦法治理極度混亂的社會秩序,由於受儒家仁義德政思想的束縛,一直猶豫不敢用堅決的手段懲治奸邪。王猛的一席話,既說明了他為政的真實情況和嚴刑峻法的目的,同時也表明了治理亂世的基本原則。他心裏豁然明亮,惱怒與懷疑頓時煙消雲散。他無比感慨地說:“高於常人的行為,必為眾人所非難,要作一個敢作敢為、打破舊秩序的人實在太難了。”極口讚歎王猛有管仲、子產的濟世之才。
王猛用法製治理亂世政績卓著,在很短時間裏就把前秦治理得井井有條。苻堅大為歎服,不拘一格重用王猛。一年內連升5次官,一直做到尚書左仆射(宰相之一)、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包括京師在內的廣大腹心地區的最高長官)等,當時的年齡不過36歲。
叛逆直爽的王猛權傾內外,使得皇親國戚和元老舊臣妒火中燒,恨得咬牙切齒。氐族貴族出生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對前秦立有開國大功,首先跳出來,當眾侮辱王猛說:“我們曾與先帝共興大業,卻不得參與機密。你沒有半點汗馬功勞,憑什麼獨攬大權?這不是叫我們種莊稼你白收糧食嗎?”
王猛明白樊世的話不僅代表他自己,更是元老舊臣們的心聲。對這夥頑固之徒決不能手軟,否則大秦的威令將受到重大影響。因此他絲毫不示弱,立即大膽反擊道:“不光是你種我收,還要叫你煮我吃呢!”樊世暴跳如雷,跺腳咆哮:“姓王的,遲早叫你頭懸長安城門,否則,我不活在人世!”苻堅對這一班貴族的專橫跋扈早已不滿,得知此事,毫不猶豫地說:“必須殺此老賊,方能整肅君臣。”不久,樊世進宮議政時又與王猛發生爭論,當著苻堅的麵要打王猛,被左右拉住,接著又破口大罵,言語不堪入耳。苻堅大怒而起,當即命令將其斬首。後來反對派的攻擊由公開轉為暗中讒言。朝官仇騰、席寶利用職務之便,屢次毀謗王猛。苻堅心如明鏡,對王猛信任有加,絲毫不為讒言所動,並將仇、席兩人趕出了朝廷。反對者終於服服帖帖,再不敢胡說八道。若說叛逆的人多得罪人,那得罪之人都是奸猾之人。好的是苻堅是一位明君,否則,以叛逆直爽的王猛是難以立足官常
公元359年,王猛由鹹陽令史調任侍中、尚書令(宰相之職),兼京都長官。他剛一上任,便聽說貴族大臣強德酗酒行凶,搶占民女。強德是皇太後的弟弟,因而誰也不敢對他怎麼樣。王猛偏偏在太歲頭上動土,立即收捕並未經奏報就處死了強德。緊接著,他又與禦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全麵追查害民亂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氣將橫行不法的權貴20多人鏟除幹淨。於是百官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全國上下令行禁止。苻堅感歎說:“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治國的法術,天子的尊嚴!”
後來,苻堅又授王猛三公之上的錄尚書事的尊位。王猛心想,君主越是對我信任,委以重任,我越是要謙恭自守,不恃功而驕,因此他以無功為理由,對此殊寵辭而不受。
王猛不僅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勇武的戰將。早在青少年時期,他就潛心鑽研兵書,對古往今來的戰略計謀了如指掌。出山以後,把軍事理論靈活而準確地應用於軍事實踐中,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範。
公元370年6月,苻堅派王猛率大軍向前燕發動最後攻擊。此役對統一北方至關重要,因為當時北方各割據政權雖多,但隻有前燕勢力最為強大。如果滅掉前燕,統一北方就掃清了一大障礙。
大軍出征這天,苻堅親自送行到長安城東的灞上,並對王猛說:“今天授予愛卿精兵,委以重任,你可以率軍立即從壺關、上黨出潞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得製勝的關鍵時機。我將親率大軍跟在愛卿身後,最後在前燕首都鄴城相見。目前已經命令運糧官相繼出發了,愛卿隻管殺賊,不要有後顧之憂。”王猛聞言,心裏激動萬分,如此賢明君主,為臣考慮得多麼周到,臣隻有忠心報國、殺敵立功才能報答君主的厚恩。於是他回答說:“為臣庸劣膚淺,也沒有什麼操守。承蒙陛下如此恩寵,憑借陛下運籌帷幄、神機妙算,殘胡不足以平。誠願陛下不要親自出征,冒犯霜露,親受風塵之苦。為臣雖然無才,但蕩殘胡,如風掃葉,隻請敕命有關部門給燕國被俘君臣預先安排好住所就行了。”苻堅大喜過望。
王猛率軍長驅向東,曆經苦戰,包圍了鄴城。鄴城附近原先劫盜公行,這時卻遠近清靜。王猛號令嚴明,官兵無人敢欺淩百姓,法簡政寬,燕民無不拍手稱慶。
苻堅聽到這個消息,心想,王猛果然言副其實。於是留李威輔助太子苻宏守長安,以大將苻融鎮守重鎮洛陽,親自率領精銳部隊10萬人奔向鄴城。
7天後,苻堅到了安陽。王猛得知,偷偷離開前線軍營,隻帶幾名隨從,匆匆趕往安陽迎接。苻堅對王猛說:“過去周亞夫迎接漢文帝不出軍營,如今將軍為何麵臨強敵而離開軍隊遠出迎接朕?”古人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戰事緊迫,主帥怎敢徑離軍帳。一旦戰局有變,後果難以設想。王猛對此戰役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可得無虞,非常自信,他認為自己不能像周亞夫對待漢文帝那樣對待皇上。他說:“臣每每閱讀周亞夫的故事,他雖為一代名將,但怠慢入主,我實在不敢恭維。臣憑借陛下的神機妙算,攻擊即將滅亡的殘虜,如摧毀枯草朽木一般,怎麼值得憂慮!陛下留幼小的太子監國,禦駕親征遠出,如果有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如宮廷政變之類),我們的國家將怎麼辦?”王猛的赤誠忠心溢於言表。
君臣兩人合兵夾攻,前燕開城門投降,前秦軍取得絕對勝利。苻堅給王猛加官晉爵,封為清河郡侯;又賜予美妾5人,歌舞美女50人,良馬百匹,車10乘。王猛照舊上疏堅決不肯接受。
苻堅讓王猛留鎮鄴城,全權處理前燕6州事務。王猛選賢任能,除舊布新,使得燕地人心安定,生產發展。6州之民如久旱逢雨,歡喜非常。
幾個月後,王猛向苻堅上疏說:“臣以前之所以不顧艱難,從命輔政,正是因為當時大難未平,軍國機密刻不容緩。於是投身軍旅,馳騁疆場,宣揚皇威,努力從事,直到今日天下太平。如今陛下承皇天聖德,威風布於八方,教化興盛,國泰民安。臣下貢獻一片丹誠之心,請求陛下允許我回避賢路。國家設官分職,各有主管,豈能獨任臣以加速臣下的傾敗!前燕6州的事務,不是我區區一人能治理好的,希望陛下選授賢能人才。如果認為臣有一點勤勞,不忍心拋棄,乞求讓臣擔任一個州的長官,以效犬馬之勞。目前徐州剛剛歸順,徐汝兩地防務甚重,督任不能虛曠,希望陛下即日謀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