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好強執著打造成功人生(1 / 3)

從幕後走向台前的希拉裏·克林頓

希拉裏·克林頓的傑出智慧和好強的個性,絲毫不遜色於她名震四方的丈夫比爾·克林頓。在美國白宮夫人中,她以強悍、幹練而著稱。

當這個女人在走出白宮之後,她又一次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且她身上表現的一切使她成為全美國婦女甚至男人們的偶像。

而這一切的成功,隻因她有著好強的性格。

希拉裏出生在一個嚴厲的天主教家庭。打從識字起,母親就叫她讀報紙上的股票行情!

有一段時間,希拉裏總是受到學校裏幾個其他女同學的欺負,有一次頭發被扯亂了,臉上還被抓了幾條血痕,希拉裏哭著跑回家,卻站在門口不敢進門,她媽媽看了看她那副樣子,就口氣強硬地對女兒說:“我們家沒有膽小鬼,從來都沒有!現在,你給我回去,去找那幾個該死的家夥,去和她們打,什麼時候打贏了什麼時候回來!如果永遠打不贏就永遠不要回來!”也許母親的話,對她日後好強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希拉裏的爸爸對她很嚴格,小時候的希拉裏一直是班上最出色的孩子,每年成績單下來,希拉裏都是唯一的全A學生,但她從未得到父親的讚美,所以為了贏得父親的稱讚,她必須十二分的努力。可是,她父親每一次拿到希拉裏滿堂紅的成績單時,老頭子就冷淡地說:“看來你上的是一所不太嚴格的學校。”

希拉裏的世界裏,沒有讚賞與溫情,隻有鞭策與壓力,所以她隻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永不言敗,永不知足,永遠好強不甘落後,永遠冷靜地對待自己的一切成功與失敗。

後來,希拉裏的父母把她送到了威爾斯利女子學院。

在全美國高收費的女子學院中,威爾斯利堪稱是高中之高,它既是藝術學院,也可以說是鍍金之地,因為該校師生在學識方麵的聲譽遠遠不及他們有錢有勢的背景更引人注目。

為了能在這裏深造,威爾斯利的學生們一般要交比上普林斯頓或哈佛更昂貴的學雜費。

那時的希拉裏覺得“學校生活豐富多彩,與自己所想像的非常接近”。她後來對一位記者說,“開始三個月都小心翼翼,”雖然當時其他人都認為她是個熱心、合格的新生,“很快就加入到校內的共和黨人中間,和他們一起坐著喝茶。”她母親對一位朋友說:“我曾為她擔心,但毫無疑問,希拉裏適應了威爾斯利,她參加俱樂部,很快就活躍起來。”

希拉裏的一位同學說:“校園裏最流行的社交活動就是喝茶……加上一兩塊糖。”每到周末,威爾斯利的女孩子們都逃離擁擠的校舍,乘波士頓的區間火車到哈佛廣常“希拉裏一開始就加入了這一行列。”

1966年到1967年,希拉裏正讀大學二年級,當時的越戰升級、民權運動新的動向已在其他校園裏初露端倪。希拉裏與其他同學、包括一些後來入校的黑人女生一起,鼓動黑人參加各種活動。當時,對於一位女性來說,其好強性也可見一斑了。

後來,希拉裏作為一名學生議員,成為60年代校園反對派的領袖之一。她們抗議學校一直以來的夜間熄燈和鳴鍾製,要求減少課業負擔,支持不留級製度,甚至要求廢除威爾斯利百年來不許男生進出女生宿舍的禁令。

對校方和女生來說,這種活動並不是一種羞辱,而是溫和有序的改革活動,遠不能與全國其他校園內暴力充斥的動亂同日而語,但在風平浪靜的威爾斯利校園,希拉裏的舉動就顯得格外大膽。60年代的學潮隻是為這位來自帕克裏奇的溫和改革家提供了一個機會。她的改革旨在改變不再適用的條條框框,對最基本的權力結構則沒有任何威脅。

大學低年級時,希拉裏就是學生組織的領袖,她看上去嚴肅認真,但不帶書卷氣。在學生與校方日趨增多的摩擦中,她是一個調和者,她曾主持過校內的一次會議,會上關於種族隔離的看法模棱兩可,被黑人學生稱為威爾斯利的“隱秘的禦用政治”。後來,她又成為黑人女生社團與校方之間的調和人。她的同學說:“她有一種在不同學生團體間起溝通作用的才能……她力圖使每個人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那時,她已經找到了合適的角色並非常珍惜,“希拉裏不會對任何一次會議說‘不’,讓那些繁文縟節見鬼去吧,她總會從天而降的。”

與此同時,一些人開始對她政治活動的最終目的表示不解。除了她對校內事務的管理能力和積極參與之外,朋友們注意到她在大學裏最後兩年的變化:她越來越多地參加威爾斯利以外的社會活動,政治觀念很快從共和黨轉變成民主黨。

忙碌之餘,她自願去波士頓破落的羅克伯裏貧民區教黑人孩子們讀書,後來又到一家新辦報社幫忙。

作為一個青年共和黨人,她喜歡強有力的複仇者,像共和黨謙卑的尼爾森、洛克菲勒或紐約州代表約翰·林,而不是更保守的對手理查德·尼克鬆和羅納德·裏根,1967年到1968年,隨著反越戰情緒高漲,她和其他學生一起支持明尼蘇達州的尤金·麥卡錫參議員挑戰林登·約翰遜。

在威爾斯利的最後一年,希拉裏的公眾形象很有光彩,個人生活卻不寧靜。她以學生自治會主席的身份繼續扮演校園協調者的角色,許多人都認為她在各方麵都非常“投入”。她喜歡變革,但從不走極端,認為現狀壓抑人而且無用,但她從不被現狀激怒。

大學畢業時的最後幾個月,她都在找“工作”。班裏的許多人隻是想著結婚和家庭,但“威爾斯利盛行的女權主義……使希拉裏決定從事法律工作。”在與一位傲慢的、有著鮮明的性別歧視觀念的哈佛法律係教授有過接觸之後,她就決定去耶魯的法學院深造。

1969年夏天,比爾·克林頓還在溫泉城為逃避兵役而忐忑不安時,希拉裏又開始了她畢業後馬不停蹄的單騎闖蕩。

為了躲避帕克裏奇濕熱的夏天,她決定去阿拉斯加謀取一份工作——她選擇搭免費車去的舉動令全家人和朋友大為吃驚。在那裏,她在一家罐頭廠找了份工作,但不久就被解雇了,因為她認真地對老板說,他們提供給食品商店的魚罐頭好像已經腐爛。她對一位朋友說:“那些魚都變黑了,已開始腐爛。可是我想沒人願意承認這一點。”朋友們都覺得她從西北回來後,帶回一種新的精神麵貌,顯得很有自信。

同年秋天,當克林頓帶著他緩期服兵役的證明回到牛津等待機會時,她已自信地跨入耶魯校內,成為法學院少數的幾位女性之一。

作為一位年輕的法學院學生,希拉裏有意穿得很樸素,決不出風頭,隻是有時帶幾分激進分子和女權主義者的色彩。正是在那裏,她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議會工作人員和對她未來丈夫的政治崛起將發揮巨大作用的重要人物,年輕的雄心勃勃的黑人選民登記代理人弗農·喬丹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23年後,他成為大公司的遊說者,並主持了比爾·克林頓的權力交接儀式。

1970年秋天,法學院的新生們又開始聚集在紐黑文。

其中有一個絮絮叨叨的男生顯得格外出眾,他來自阿肯色州,留著絡腮胡,大談一個叫霍普的地方的西瓜是如何鮮甜可口。這人就是比爾·克林頓。

後來,她們終於結了婚,成為了夫婦,當克林頓成為美國的總統時,這位女人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第一夫人”。

作為第一位職業女性入主白宮第一夫人寶座,希拉裏曾經因為強悍、幹練而一度成為美國曆史上最不受大眾歡迎的第一夫人。自從萊溫斯基事件曝光後,希拉裏變得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倒又贏回了選民們的同情和支持。希拉裏雖然曆經磨難,但憑著自己卓越的才能和好強的個性,在那個基本屬於男人的政壇中脫穎而出。

當希拉裏以為年輕時代政治改革的理想可以實現的時候,白水門、差旅門、檔案門,一起起莫名的案子整得她喘不過氣來。

1996年進行的民意測驗表明,極大一部分美國人認為第一夫人是個撒謊的女人。他們相信她為了發財,也為了讓她的朋友們富裕起來,做過違法的事情,並且為了她丈夫的政治生涯,為了滿足她自己的政治野心,什麼都幹得出來。對他們說來,她是個營私舞弊的偽君子。結果,1996年1月26日,曆史上第一位帶著個人職業進入白宮的第一夫人便成了第一位被傳喚出庭麵對大陪審團的第一夫人。就在希拉裏爬上通往審判庭的台階時,有51%的美國人聲稱他們反對她。這又是一個“第一”:她成了美國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第一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