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事實的確是顯而易見的,然而真實在處於癲狂與偏執頂峰的希特勒麵前是那麼的蒼白無力。大戰以來的蘇軍最大規模的進攻,僅在波蘭和東魯普士就投入了180個師的兵力。1945年1月12日,科涅夫率領的集團軍從華沙南麵維斯杜拉河上遊的巴拉諾夫的橋頭堡出去,向西裏西亞推進。在其北麵,朱可夫率領的集團軍跨過華沙南麵和北麵的維斯杜拉河,1月17日解放華沙。再往北,蘇聯兩個軍團占領了半個東普魯,並很快挺進到但澤灣。垂死前的痛苦是在三月裏開始的。到了2月,由於魯爾區大部分已經成為一片廢墟,西裏西亞也已經失守,煤的產量降到1944年的1/5,而且由於英美轟炸使得鐵路和航運癱瘓,這些煤很少能運出去,元首辦公會議上主要是缺煤問題。鄧尼茨抱怨說,因為沒有燃料,他的艦隻有很多無法開動。斯佩爾耐心地解釋說,由於同樣的原因,發電廠和軍火工廠也陷於停頓狀態。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油田的喪失,加上德國人的造汽油工廠遭到轟炸,使得汽油非常缺乏,以致急切需要投入戰鬥的戰鬥機大部分都不能起飛,被盟軍的空軍炸毀在飛機場上。由於缺乏汽油,很多裝甲車也不能出動。
對“神奇武器”的指望最後也放棄了。當艾森豪威爾將軍的軍隊重新占領法國和比利時的海岸地時,用以襲擊英國的V-1飛彈和V-2火箭發射場,除了在荷蘭還保留了幾處以外,其餘差不多全部喪失了。當英美軍隊進抵德國邊境以後,德國向安特衛普和其他軍事目標發射了約8000枚這種飛彈,但造成的損失微不足道。
希特勒是個殘暴的戰爭狂人,一連串的失敗對他的打擊太大了,他毫無辦法來克製他那可怕的脾氣、古怪的個性,時時暴跳如雷,再也沒有剛進蘇聯領土時的那種得意了。這時的希特勒,瘋狂、暴怒已達到了巔峰,他歇斯底裏的下了最後的命令,“把所有德國的軍事工業,運輸和交通設備以及所有的儲備統統毀掉。以免落入敵人之手。”又補充了一條:“一切指示與本命令相抵觸者均屬無效。”這就是說德國要變成一片不毛之地,使德國人民在戰後維持生存的任何東西都將不能保留。
第二天,殘暴喪失理智的希特勒公布了他那臭名昭著的“焦土”故事。希特勒令所有的工廠,所有重要的電力設備、自來水廠、食品店、服裝店,所有的橋梁、鐵路和交通設備,所有的河道、船隻,所有的機車和貨車,必須摧毀。這種做法,不亞於日本侵略中國時的“三光政策”。
最後由於種種原因,這項命令還未來得及實施,希特勒的嘶叫和哀鳴告訴人們這個殘酷的惡魔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希特勒,因殘酷好戰的個性建立起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並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這次戰爭是不義戰爭,結果是必然失敗,希特勒也因此臭名昭著,罵名千載。
武則天殺夫弑子登王位
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女皇武則天,她生就一副美麗動人的相貌,卻也有一副毒如蛇蠍般的心腸。她性格殘忍,權欲極強,為達到女皇的目的,她殺人如草芥,殘酷狡詐地用盡了各種手段。
人說虎毒不食子,武則天卻殺夫弑子,從不手軟,終於爬上了皇帝寶座,但是7個子侄都死在她手上,其心何其毒!怪不得後世稱其為“殺人魔王”、“千古未有殘忍之人”。她的殘忍讓人明白了什麼叫做最毒婦人心。
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她死後在乾陵立了一塊中國惟一的無字大碑,她又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能與皇帝合葬的女人。她的成功,可以說,是她那殘暴的性格決定了她的成功。她對反對她的人從來就是殘暴無情,而且絕不手軟,無論是夫是子,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樣是殺無赦。
事實也如此,當時的武則天生活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曆史並沒有給她提供更多的機會,她不能和男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所以她隻有用盡了狡詐殘忍的手段,才能達到了當時男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武則天,山西文水人,生於唐朝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其父是一位木材商人,官拜正三品工部尚書都督等大官。其母楊氏,出身名門大族,楊氏之父楊達是隋朝的宗室宰相,至唐代,楊家在京城裏也還是顯赫的家族。盡管如此,武則天的家庭在當時也還是不入上流社會的“寒族”。武則天的父親靠做木材生意致富,後結識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後,李淵命他為行軍府司鎧參軍,一直為唐軍提供軍需,直到唐軍進入長安,被李淵尊為“太原元從功臣”。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他的家族出身,按當時的門閥觀念,所謂名門望族,是在一百多年間一直控製著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權的關隴集團,隻有出身於這些家族的人,才能獲得朝廷的承認,才有資格在朝廷中擔任重要的官職。按武則天父親的經曆和官位,當然可以躋身於士族之列,但論其血統出身,卻是寒微之族。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朝廷修《氏族誌》,不列武姓,“不敘武氏本望”,社會上也攻擊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連突厥人都稱:“武,小姓。”武家被排斥在貴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權力和職位,希望是十分渺茫的。
武則天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裏,既有著上流社會的榮華富貴,又有著寒門微族的“曆史出身”。上流社會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權勢欲,寒門微族的出身又使她無法實現攫取權勢的欲望。武則天自小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長大,逐漸養成了她那種仇視名門士族、不擇一切手段地攫取權力的性格特征。
武則天人宮時年僅14歲,一般說來,這種年齡的女子都不願離開父母,況且一人深宮,如同生離死別。而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卻把這看成是一個進身的機會,並且可以擺脫兄長們的管束和壓抑,因此,她很高興進入宮廷。
當時,她的母親慟泣與訣,武則天反倒覺得大可不必,而是笑著勸慰母親說:“我去見天子,怎麼能知道不是福緣呢?為什麼要哭哭啼啼,做兒女之悲?”由此可以看出武則天與眾不同的性格。
武則天為人聰慧,又愛讀史書,愛考慮政事人情,遇事願意多聽多看多想,性格殘忍,但不失果斷。
據《鶴林玉露》記載:吐蕃國進貢給太宗一匹極其名貴的馬,叫做“獅子驄”,十分猛烈強悍,難能馴服。太宗親自去控馭,也無法製服。當時,武則天侍立一邊,大聲說:“隻有我能製服它!”太宗忙問她有什麼辦法,武則天回答說:“我有三樣東西可以製服它。開始用鐵鞭狠勁地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鐵棍狠狠地打它,如果還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一個小小的宮女竟有如此的膽略和氣魄,太宗不禁大為驚詫。
從14歲到26歲的這12年裏,武則天隻能在深宮空耗年華。她當時是正四品的才人身份,是最低級的內官,無法取得太宗的寵幸。
不久,太宗病重,武則天見太子李治經常出入宮廷探視,就靈機一動,希望把自己的終身托付給比自己小四歲的太子。於是,她就想方設法地接近太子,並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沒有主張,乍遇武則天這麼一個美麗端莊、通達事理而又善於理事的年輕女子,不禁傾心。
太宗擔心西漢呂雉專權的局麵再度出現,便決定把武則天賜死。
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則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對武則天說:“我自從得了重疾以來,醫藥無效,反而越來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後,你打算怎麼辦呢?”
武則天一聽,即刻嚇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鎮靜下來,對太宗說:“我蒙皇上的恩寵,本該以死來報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體未必不能痊愈,所以我也不敢馬上就去死,情願削去頭發,披上黑衣,吃齋拜佛,為聖上祈禱,聊以報答聖上的恩德。”
武則天的回答非常機智,在當時看來,惟有出家才是一條自我保全之道。
太宗想了一想說:“好吧,你既有這個想法,馬上就出宮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武則天如同得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裝,準備出家為尼。太子李治雖然不舍,但也無法挽留,後來聽得太宗喃喃自語說:“我本想把她賜死,又覺得實在不忍心,她既削發為尼,也就罷了,世上總沒有尼姑當權的。”
武則天殘忍性格中,不失機警的一麵,她深知太宗皇帝問話的用意,但她巧妙地給化解了。
不久太宗駕崩,武則天就和一些沒有生育過子女的宮女被送進感業寺,削發為尼。
到了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時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親忌日去感業寺以進香為名見到了武則天。
史書上記載說:“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雖然思念武則天,可因為她曾奉侍過唐太宗,還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宮中。
兩人相見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後知道了,當時,高宗正寵愛蕭淑妃,王皇後吃醋,就鼓動高宗把武則天接回宮中,目的是為了分蕭淑妃的寵。有皇後的主動支持,高宗這才把武則天接回宮中。
武則天在進宮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采取了卑躬屈膝的態度侍奉皇後,皇後十分喜歡她,曾多次在高宗麵前說她的好話。但不久,高宗就專寵武則天,把她封為昭儀,皇後與蕭淑妃同時失寵,於是,兩人就又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武則天胸有城府,並不懼怕。
但是,王皇後是有強大的門閥士族勢力支持的,當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傳出以後,王皇後因自己沒有生子,就十分恐懼,恐怕武則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後之位以及未來就會受到威脅,於是,就聯絡她的舅父中書令柳爽等,立後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長子李忠為太子,並把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於誌寧、張行成、高季輔等人拉進了輔佐太子的班子,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王皇後聯合大臣來搶立太子之事深深地刺痛了武則天,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沒有當過先皇的妃子,又不是名門重族出身,所以不可能得到大臣的支持。
她看清了朝廷內外士族大臣容不下她,她處於內外夾擊的位子上,要想達到目的,不搞一點陰謀是不行的了。
武則天的性格是遇強則怒,迎難而上。她大肆結攬人心,凡是王皇後和蕭淑妃不喜歡的人,她都傾力接納,把自己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他們,因此,皇後和蕭淑妃的動靜她全都知道,每每把這些事情都告訴給高宗。
然而,隻靠這些,還遠遠不夠。
武則天在尋找時機。機會終於來了,武則天生下一個女兒,極其靈秀可愛。王皇後聽說,也前去探視撫抱。王皇後剛走,武則天就聞報高宗要來,她渾身一震,覺得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到了。
於是,她用被子將小公主悶死,然後若無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進來,武則天承笑如前,毫無慌亂之舉,待高宗打開被子想看女兒時,卻發現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故作吃驚,大聲悲號。高宗忙問左右的侍女,都說王皇後剛剛來過,高宗憤怒地說:“皇後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又乘機曆數王皇後的罪過,王皇後是有口難辯了。自此,高宗就下決心廢掉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
“虎毒尚不食子”,武則天竟為了在宮中爭取一席之地,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以此為代價,似乎光用殘忍來形容恐怕不夠。但有一點必須指出,武則天在這件事上做的極有心計,她對王皇後這致命的一擊,使王皇後有口難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恐怕踩著自己女兒的屍體往上爬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還真無計可施,但就是這樣,也非一帆風順。
武則天早在殺死女兒之前,就已設法讓王皇後的堅決支持者柳爽被迫辭職,現在剩下的關鍵人物是太尉長孫無忌,武則天請母親去說情,並和高宗一起親自去看望,封官許願,軟纏硬磨,一概無效。武則天終於明白,她是無法取得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的,於是,她到一群不得誌的寒門庶族出身的官吏那裏去尋找支持者,如中書舍人李義府、王德儉、禦史大夫崔義玄、禦史中丞袁公瑜以及許敬宗等人,武則天在朝廷中得到這批人的支持。李義俯首發其難,率先上表請求廢王皇後而立武則天,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八月,唐高宗正式提出廢立皇後事宜,長孫無忌一派當然“瀕死固爭”,褚遂良等人也來諫勸,並說皇後出自名家,不可輕易廢棄,即便要立新皇後,也應選擇名門淑女,不該立武則天這種奉侍過先帝的人,並舉出妲己、褒姒等妖女亡國的前朝事例,諫阻唐高宗。在當時的宰相中,惟有李義俯沒有參與搶立太子李忠之事,因此他在這時不冷不熱地說:“這是陛下自己家裏的私事,何必要問外人呢?”
九月,貶褚遂良出朝。十月,下詔廢王皇後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後。十一月,李義府主持冊後典禮。第二年,太子李忠被貶為梁王,立武則天之子李弘為太子。
武則天當皇後的陰謀得逞了,但她並不滿足於此,她體會了利用陰謀爭取權勢的甜頭,她要攫取更大的權力。
武則天當了皇後以後,當務之急是把原皇後一黨徹底整垮。她用最殘忍的手段把王皇後、蕭淑妃殺死於冷宮,把褚遂良貶死在爰州,逼令長孫無忌自殺,又殺柳爽於象州,韓瑗被逼死於振州。這些人的主要親屬也都被殺或遭貶謫,至公元659年,長孫氏權力集團已被武則天徹底摧垮。
據史書記載,高宗不僅懦弱寡斷,而且身體不好,經常頭暈目眩,不能理事,政事均交武後處理。“武則天,天性敏捷,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權與人主侔矣。”說她的權力與高宗相等,還是輕了,其實她已把高宗玩於股掌之中,權力已達到為所欲為的地步。尤其顯慶年問以後,更是如此,以至與高宗交稱“二聖”,與皇帝無異。但武則天專權日久,必然會從多方麵產生問題:一是她自己一反過去卑躬屈膝的常態,作威作福起來;二是高宗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常常覺得很憤怒。在這種情況下,高宗授意宰相上官儀起草詔書,要把武則天廢為庶人,上官儀正想如此,就欣然從命。
武則天安排在上官儀身邊的暗探見事不妙,急忙跑去告訴武則天。武則天當即跑到高宗那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居然說服了高宗,使高宗覺得武則天之行為情有可原。高宗心一軟,就說自己本無此意,是宰相上官儀先提出來的。於是,武則天就使人誣告上官儀與過去的太子李忠一起謀反,上官儀、上官庭芝父子被處死,上官儀的妻子及女兒上官婉兒沒人宮廷為奴。李忠被賜死於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