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來”,優孟清了清嗓子,慢慢說:“以雕玉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槨,以上等木材圍護棺槨,派士兵挖掘墓穴,使老少都參加挑土修墓,齊王、趙王陪祭在前麵,韓王、魏王護衛在後麵,用牛、羊、豬來隆重祭祀,給馬建廟,封它萬戶城邑,將稅收作為每年祭馬的費用。”說到這裏,優孟才將話鋒一轉,指出了莊王隆重葬馬之害:“這樣,諸侯聽到大王對死馬的葬禮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認為人卑賤而馬尊貴了。”
這麼一點,確是點到莊王葬馬的要害,一個統治者竟“賤人而貴馬”,必然為世人所厭棄,問題如此嚴重,不能不使莊王大為震驚,說:“寡人要葬馬的錯誤竟到了這麼嚴重的地步嗎?怎麼辦才好呢?”
優孟說:“請讓我為大王用葬六畜的辦法來葬馬:用土灶作外槨,用大鍋作棺材,用薑棗作調料,用木蘭除腥味,用禾秤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腸裏。”於是,莊王聽從優孟的勸諫,派人把馬交給掌管廚房之人去處理,不讓此事傳揚出去。優孟因侍從莊王多年,熟知莊王的性情,知道此時的莊王,忠言直諫、強行硬諫都不會見效。優孟從稱讚、禮頌楚莊王“貴馬”精神的後麵烘托出另一種相反的又正是勸諫的真意——諷刺楚王的昏庸舉動,從而把楚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頭,改變自己的決定。
在特定的情況下,采用正話反說的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在待人處世中,特別是上班族的公益和公務活動中,社會組織或個人常常要向公眾或自己的合作者、下級等提出一些強製性的要求和規定,比如:禁止翻越護欄!有的是非強製性的,有一定通融性和彈性的,如大家可以對本單位的年度計劃提出修改意見等。
如果我們把語義具有強製性、語氣強硬不具彈性的語言叫作硬性語言的話,語義不具強製性、語氣柔和具有彈性的語言就可以稱之為柔性語言。柔性語言往往具有規勸或協商等口吻,它傳遞的信息內容常常具有體貼、關懷、尊重等感情色彩,因而,易於讓人接受和執行,說話的目的易於達到。而硬性語言往往具有命令、禁止、警告等口吻,容易使人產生逆反心理,說話目的有時反而不易實現。
因此在待人處世的過程中,我們要多用柔性語言,即使在不得不使用硬性語言的情況下,也要盡量作一些柔化處理,硬話軟說,使之具有體貼、關懷、尊重等感情色彩,使人心悅誠服地接受和執行。
與陌生人交談時,應看準情勢,不放過應當說話的機會,適時插入交談。適時的“自我表現”,能讓對方充分了解自己,尋找彼此的共同點,引發談話興趣。
不但要注意說法,還要注意說話的場合,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對什麼人講什麼話,這是需要考慮周全的。比如有的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年輕女性在場的情況下受到否定,這大約是從動物祖先雄性在雌性麵前爭寵的本能中來的。
說什麼固然重要,但怎麼說更為關鍵,人的情欲常常蒙蔽了人的眼睛,使他看不透語言背後的語言,而隻能最淺薄地從對方的用語上來理解。
因此完全可以表麵上說他愛聽的話,而把真正意圖隱藏在這些話裏,也就是話裏有話,讓他心甘情願被你所用。
比如,有的人挨了小流氓的欺負,就去找自己認識的另一個小流氓說,“那小子知道我跟你是朋友。當時我以為他肯定不敢惹你,就反複告訴他說我是你的人,沒想到他還是把我打成這樣。我知道你一向是講義氣的,不過我勸你別以這事去找他,免得吃虧。我自己挨打無所謂。”這一番話,有吹捧,有激將,有暗示,一語雙關,話裏有話,既滿足其自尊心,又刺激其為維護自尊心而戰,巧妙地把矛盾轉到了兩個小流氓身上。真是語言的妙用。讓兩個原本無矛盾的小流氓為了所謂名聲而打得頭破血流時,利用者卻在偷笑,既報了挨打之仇,又不會付出任何代價,隻是動動嘴而已,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幽默就是力量
幽默是一種言語或行動,它不是刀槍劍棍、武林絕技,也不是排山倒海的兵力。它是智能與知識的綜合,在智能之力、知識之力的輝映下,幽默也就具有化險為夷的魔力。當你處於四麵楚歌的危情急境,處於受人非難的尷尬處境,幽默給你轉敗為勝的力量。
大文豪蕭伯納脊椎有毛病,從腳跟上截一根骨頭來補損。手術後,醫生想敲他竹杠,說:“蕭伯納先生,這是我從未做過的新手術啊!”蕭伯納風趣地回答說:“好極了,你打算付給我多少實驗費呀?”於是,蕭伯納借幽默的魔力打破了醫生的小算盤,反客為主,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