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百思不得其解,說好的怎麼又說資金不足呢?讓朋友一打聽:原來是李鵬記不起人家的名字的緣故。是呀,人家給了名片,他竟連這樣的細節都忽視了。
那時李鵬真的很惱恨,惱自己竟然在這麼一個小細節上被絆住了腳,得到這個教訓。後來每當他拉到一些業務做時,不管是怎樣小的事都認認真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這也得到客戶的稱讚,他們見此又把一些要裝修房子的朋友介紹到他這裏來,因此李鵬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李鵬最後認真地說:“千萬別小看了細節,別以為這些沒什麼大不了,其實這些所謂的細節往往是關鍵所在,你做好了,成功也就到了。”
尊嚴
經濟學家在做人方麵天生循規蹈矩,大步流星地走,不在意刺眼的陽光。他從來都堅守自己的做人原則,盡力幫助應該幫助的人,從不指望回報,一輩子要得有骨氣,有尊嚴。
正走著,一個人力車夫正走到他的身邊:“先生,坐車嗎?”
經濟學家側目看去,發現那人麵黃肌瘦,眼裏露出哀求的目光。經濟學家心想:“隻有沒有人性的人才忍心坐你的車。”他一輩子不坐人力車,認為那是在糟蹋人。他用衣袖揩了揩汗,說:“不坐,不坐。”說著繼續趕路。
人力車夫不死心,仍在身後跟著,經濟學家心中閃過一個念頭:也許拉車是這個窮漢唯一的生存手段。經濟學家是有學問的人,許多概念——平等、窮人、勞動分配、赤貧、城市、窮人等,片刻閃過他的腦海。他回頭看了一眼人力車夫,好可憐的人,心中不免生出憐憫之心。
人力車夫又招呼他:“先生,我送您,您去哪裏?”“去市中心廣場,多少錢?”
“5塊。”“好吧!”經濟學家繼續步行。“請上車,先生。”“跟我走!”經濟學家依然步行。
人力車夫在後麵追著,經濟學家回頭對人力車夫說:“跟著我。”到了中心廣場,經濟學家掏出五塊錢遞給人力車夫:“拿著!”
“可您根本沒坐車呀!”“我不坐人力車,我認為那是糟蹋人。”“那您該早告訴我!”車夫生氣地擦著汗,拉著車子走開了。
“把錢拿著,這是你應得的。”“可我不是乞丐。”人力車夫拉著車,消失在人流中。
感受內在美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名叫哀駘(t ái)它(t ā)的人,他的樣子雖然很醜陋,可不管男人、女人都非常喜歡和他交往,相處得十分融洽,已不願意離開。有些女人甚至說:“與其做別人的妻子,還不如做他的小妾。”
而且他一無權位二無財產,也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和顯赫的功績,為什麼會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和讚美呢?這使得魯國的魯哀公驚訝不已,於是就派人把他從衛國請到魯國加以考察。相處不到一個月,魯哀公覺得他確有不少過人之處,不到一年,就很信任他了。不久,宰相的位置空缺,魯哀公便讓他上任管理國事,可他卻無心做官,雖在魯哀公的要求下參議了國事,但不久他還是謝辭了高位厚祿,回到他在衛國的陋室中。
對此,魯哀公求教於孔子:“他究竟是怎樣一種人呢?”孔子借喻道:“我曾經在楚國看見一群小豬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一會兒都驚恐地逃開了,因為小豬發現母豬已不像活著時那樣親切。可見小豬愛母豬不是愛它的形體,而是愛主宰它形體的精神,愛它內在的品性。哀駘它這個人雖然外表不美,但他的品德和才情等內在之美必定超越一般人很多,所以大家才會喜歡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有內在的美才可靠長久,值得追求和尊崇。雖然外在的容貌、身材、風采和權位、財產等也很吸引人,可內在的品德、學識、才能和真誠、自信等給人的感受則更有魅力。
欠你一聲問候
芊芊那天像往常一樣出門,走到院子門口。一個陌生的小女孩,笑著說:“阿姨,你好!”等到她記起要回答她時,小女孩已走遠了。
芊芊一心想要還這一聲問候,因為她覺得聽到這聲問候的時候,感覺心裏很溫暖,但是卻一直沒有再遇到這個小女孩。
一天,芊芊依舊早起去上班,卻迎麵碰上一群送葬的隊伍。她正想躲閃,突然,她的眼睛睜大了,她看見靈車前的那大大的照片,是那樣的眼熟。這不是那天向她打招呼的那個女孩嗎?她不顧一切地衝上去,拉住一個人問:“這個女孩怎麼了?”
那人告訴她,這個女孩叫桐桐,今年十二歲,一年前得了血癌。她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但始終沒有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