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選擇、放棄智慧的修煉(12)(1 / 3)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後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渦中心的德國和美國,經曆過兩次世界大戰。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愛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的首要問題,他一生中發表得最多的也是這方麵的言論。他對政治問題第一次公開表態,就是1914年簽署的一個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聲明。他對政治問題的最後一次發言,即1955年4月簽署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爆發。

作為一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偉大的,他的理論為現代物理學奠定了基礎,為人類進入原子時代開辟了道路。作為一名哲學家,愛因斯坦同樣是偉大的,其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他提出了相對理論,他那些清晰準確且具有獨特見解的認識論思想和科學方法論也為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為代表的一代物理學家的努力,物理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係,經曆了將近200年的發展,到19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別是由於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發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留給後人的,隻是在細節方麵的補充和發展。

但愛因斯坦卻並不滿足於此,他對自己的研究事業從來都是孜孜以求。而且,當時曆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一係列古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在這個新形勢麵前,物理學家一般企圖以在舊理論框架內部進行修補的辦法來解決矛盾,但是,年輕的愛因斯坦則不為舊傳統所束縛,在洛倫茲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空間和時間這樣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質上的變革。這一理論上的根本性突破,開辟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實際上,他的狹義相對論已經達到了理論的很高境界,但愛因斯坦並不感到滿足,他希望在這方麵繼續探索,以獲得更大的成就。當然,他並不是以成就和榮譽為奮鬥目標的,而是為了對真理的渴求才這樣永不知足的。

隨後,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論的研究,60年代以來,由於實驗技術和天文學的巨大發展受到重視。愛因斯坦對宇宙學、用引力和電磁的統一場論、量子論的研究都為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這些貢獻的取得,都應歸功於愛因斯坦對自己的研究事業永不滿足的心態。

與其事業上的孜孜以求精神相對比,愛因斯坦在生活中對自己的生活、飲食、起居從來不苛求,甚至十分隨便,對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始終持知足的心態。他曾說過:“得到優厚天賦的人是很多的,但他們多數過的是淡泊的、不引人注目的生活。要在這些人中間挑出幾個,加以無止境的讚頌,是不公正的,甚至是低級趣味的。但是有一點也令人感到欣慰:在這個被大家斥為物欲主義的時代,居然還把那些一生目標放在知識和道德領域中的人看作英雄,這該是一個可喜的跡象。這證明,大多數人把知識和正義看得比財產和權力更高。”他這位功成名就的大科學家,對於科學技術與人自身的道德品格、財產權力與知識正義、物欲與操守、社會環境與個人選擇、外在的物質世界與內在的精神世界等這些問題上,所表露的一些超凡脫俗的見識。言為心聲,這些議論無疑是愛因斯坦對事業的永不滿足與對生活的知足心境的剖白。

他不想為衣食住行花費時間,他留下的許多照片可以看出,他的穿著極其簡樸,常常穿咖啡色皮上衣——艾爾莎送給他的禮物,很舊很舊的。天冷再加上一件灰色的英國羊毛衫——也是艾爾莎送的禮物,同樣很舊很舊。還常穿一套舊式的黑色西服出席宴會,隻有在特殊場合由於全家人的一致要求他才穿晚禮服。

在愛因斯坦未成名時,他經常穿一件舊大衣,步行在紐約繁華的大街上。有一次,有位朋友碰見他,當發現他穿著一件舊大衣,就勸他買件新的。可愛因斯坦笑著說:“沒關係,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數年之後,他已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學家,可他仍穿著那件舊大衣,甚至在接見客人時也是如此。湊巧,他又和那位朋友相遇了。朋友再三勸他換件新大衣,否則實在太不相稱了。可愛因斯坦卻不以為然,說:“沒關係,反正這裏的人對我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