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守望05(2 / 3)

陳古、王禪、小郭三人漫步在小巷。

小巷四通八達、縱橫交錯,落地民房之間時不時見有人走出來,僅容一人的小小巷隨處可見,這令王禪欣喜不已。盡管天氣不錯,但很多民房的一樓都緊閉——大多配上鐵拉門鐵將軍——想是人在樓上或外出了,總算有幾戶人家開著門,老人圍坐著聊天,或小孩一起嬉戲,或是開著小賣部的。巷裏偶有叫賣吆喝聲,來往的路人也不少,空氣中卻是寧靜。

陳古和小郭幾乎肩並肩,慢走著。陳古指了指一座三層樓,道:“以後你們多畫畫這些,這種房子不多見了,你看這屋角的雕花……”邊說邊回頭,“咦?王禪呢?”小郭四處看:“奇怪,剛剛還在後麵跟著呢。”“王禪——”陳古喊一聲,不見回應,“糟,我忘帶手機,小郭你去幫我拿手機,我先找找,半個小時後在這裏會合。”

東南方向,一個臨河的老人亭正上演一出好戲,越劇《五女拜壽》,亭內亭外坐著站著滿滿一大幫老人。草台搭建得十分簡易,演員表演很賣力,演到有喜劇色彩的情節更是誇張,逗得老頭老太們嗬嗬直笑,叫好聲不斷。

孫老太爺與李東瑞緊挨著肩同坐在一條長凳上。老太爺捧著紫砂壺,時不時對著壺嘴抿茶,兩眼始終不離戲台。不喝茶的時候,他的嘴巴也張開著,隨時準備開懷大笑。李東瑞一臉嚴肅,滿臉皺紋很少有機會動一動。

這時前後的老頭老太對戲心不在焉了,交頭接耳一陣小騷亂,還紛紛探頭朝一個方向望。孫老太爺氣得直吹胡子:“怎麼先生來分糖吃了?這麼管不住橄欖臀!”李東瑞隨著眾人的眼光望去,吃驚不小。一個神仙般的姑娘站在老人中間,正無比認真地看戲。他隨即提示老太爺,大家坐不住是有原因的。老太爺年紀大,眼力欠佳,隻瞧見一個長發,還是黑發的女子,什麼模樣是瞧不清的,但他總覺得大家太大驚小怪了,年輕人來看戲也很正常啊。

身後一個老太嘖嘖有聲,連念阿彌陀佛,道:“昨天晚上我夢見菩薩下凡,果然靈驗啊!你們看她長得,不像菩薩嗎?”此話得到好幾個老太點頭讚同,其中一個道:“輕點聲,別吵了菩薩看戲。”李東瑞聽了,偷偷再仔細打量“菩薩”,“菩薩”依然認真看戲,風吹起長發和風衣,還真讓人感覺仙袂飄飄。孫老太爺聽說像菩薩,就朝身後老太們打趣:“你們也不給菩薩讓個座,自己坐著。”那夢見菩薩的老太聞言,忙起身,去請“菩薩”。

“菩薩”正是王禪。她當時正跟在陳古和小郭身後觀賞小巷風光,聽得一陣陣的鑼鼓聲,就尋聲走進一條窄巷,七繞八繞尋到這裏,擠進人群看起戲來。老太笑眯眯,又畢恭畢敬地邀請她去板凳上坐。王禪本想推辭,見四周的人紛紛退了幾步,退出一條路來,老太又盛情再邀,她不明就裏,但也領了好意,微笑著跟隨老太而來。李東瑞見“菩薩”款款而來,起立相迎。台上的演員見狀,互相交換眼色,隻道是什麼要緊的人物,個個唱念得更響亮。

王禪見孫老太爺白須飄飄一老者,心下想,定是他德高望重,讓人邀請自己來,得好好謝謝。於是朝老太爺笑道:“多謝老爺爺的好意!”話音剛落,孫老太爺吃一大驚,道:“你,你怎麼知道……”身邊老頭老太“嘩”的一聲,都站了起來,看著王禪。老太爺朝身邊指了指,顫聲道:“坐……請坐……請坐……”王禪怕影響大家看戲,便不客氣地依著他坐下。老頭老太這才一個個地坐好,繼續看戲。李東瑞樂得看到“菩薩”坐自己剛才的位置,就站到一邊去。

戲演到煽情處。由於政治上受迫害,家庭產生變故,雙親投奔五個子女卻遭遇不同的對待,一路漂泊嚐盡世間冷暖。最後,曾遭冷眼相待的三女三婿毫不猶豫地開門迎接雙親,在三女三婿看來,這不是同情雙親落難,而是義不容辭地贍養義務,縱然生活艱難,生活也充滿幸福。戲以喜慶劇終。父親官複原職,因為三女婿高中狀元,奸臣得以鏟除。曾以勢利眼冷拒雙親的二女二婿也被趕出大家庭,一路衷心服侍二老的丫頭被收為義女,還喜配佳婿。一家人其樂融融,老頭老太們都滿意地鼓掌。

王禪望著台上台下眾多歡欣的臉,內心酸甜雜陳。她有她的想法的。家人最終團聚,不單有壞人被除的原因,更有好人的堅持。三女兒不管受排斥,還是跟隨夫婿過日子,她始終不變自己的原則,粗茶淡飯亦是人間美味,能遮風擋雨即是立身之所。她是千金小姐,愛的是樸實情意;她是窮秀才的娘子,卻不羨富貴榮華。若不是她這般不變的處事原則,戲到最後恐怕不是歡天喜地的場麵,這戲就收不了場了。

戲幕合上。很多老頭老太坐著不動。老人們似乎還沉浸在狀元公、狀元夫人的歡樂中,還在擦拭溢出眼角的淚水,偷偷地。

王禪遠遠看見舞台一角,有人在寫戲牌。晚上七點半將上演京劇《穆桂英掛帥》。她戲癮漸濃,滿心期盼晚上早點來,從頭至尾地看。隻是再去陳家打擾怕不好意思,還是先找個地方坐下,順便吃晚飯。她碰到風衣大口袋裏的書,幸好帶了這本《禪外說禪》,先借陳古的看。陳古?!哎呀!把他和小郭給丟了!王禪急急起身,匆匆走出老人亭,卻對著三岔路口發懵,忘了回去的方向。

孫老太爺跟在她後邊,見她站著東瞧西望,也站定身子疑惑地看著。

王禪心想:算了,隨緣吧,隨便選一條路,邊走邊看風景。等遲點給他打電話就是。

三條路,兩條依著河,比較寬闊,牆腳停一排汽車,行人很多,還有車開過。第三條是條巷子,狹窄,依著高牆而蜿蜒伸展,一戶人家的閣樓上砌著多個鴿子窩,可以聽到鴿子“咕咕”的聲音。她自然是選擇這巷子的。

孫老太爺不緊不慢地跟上去。他身後跟著幾個老太,走一步瞧一步,形成一支小隊伍。每個人都不講話,卻絲毫不影響隊伍聲勢。小巷頓時有了生機。

王禪沒察覺自己帶領著一支老年人隊伍,顧自輕移腳步,一步一景。石板路坑窪不平,兩邊的人家都開著窗,但都不見人,也沒有聲音,當然那“咕咕”聲還是能聽到的。巷有點曲折,看不見拐角處有什麼,也不知道有沒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