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別再為小事抓狂(1)(1 / 3)

1.

別再為小事抓狂

許多人就是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在“為小事抓狂”,結果完全忽略了生命的神奇與美妙。

我們經常為了一些事情抓狂,但其實仔細想一想,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們隻是在鑽牛角尖,把問題擴大而已。比方說,有個陌生人在路上突然超車插到我們前麵,我們就一整天無法釋懷,還說服自己應該要生氣。我們不斷在心中假想衝突的畫麵,有些人還會四處告訴別人這件倒黴事,就是不肯輕易忘懷。

不妨同情一下這個超車的人,並且記住匆匆忙忙有多痛苦。這樣一來,我們既可以維持自己內心的平衡,還可以避免把別人的問題扯到自己的身上來。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許多類似的“小事”,像是不得不排隊,或是聽偏頗的批評而無法辯白,或是繁重的工作都落到自己的頭上等。如果我們能學會不要再為小事煩惱,就可以獲得莫大的回報。許多人就是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在“為小事抓狂”,結果完全忽略了生命的神奇與美妙。當你決心朝這個目標去努力,你就會發現,你有更多的精力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慈愛、溫柔。

2.

接受不完美

當你不再對人生的各方麵要求完美時,你將會開始發現生命本身的完美。

我還沒見過哪個百分之百要求完美的人,能過著內心安寧的生活。完美的需求與內心安寧的渴望,兩者往往互相衝突。每當我們堅持另一種方法會比現在更好時,可以說我們是在打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我們不但不滿足於已擁有的一切,還拚命鑽牛角尖找差錯,執意要修正它。當一味地尋找差錯時,就暗示著我們的內心感到不滿意、不滿足。

不管這種不滿是跟我們自己有關——例如衣櫃不整、車子刮傷、事情做得不夠完美、需要減肥等,還是由於別人的“不完美”——例如他的長相、行為或生活方式有瑕疵,隻要我們把焦點放在不完美上,我們就脫離了仁慈與溫和的目標。這個策略並非教你不要全力以赴,隻是教你不要過度專注在生活的差錯上。它是在告訴你,雖然還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完成某件事,但是這並不妨礙你去享受並欣賞事情的現狀。

這裏的解決之道是,當你又習慣性地認為現狀不完美時,溫和地提醒自己一聲,此刻的生活狀態很好。隻要你不加入評斷,一切都會很圓滿。當你不再對人生的各方麵要求完美時,你將會開始發現生命本身的完美。

3.

輕鬆自在,更容易達成目標

任何成功都是因為不畏懼,而非因為害怕。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庸庸碌碌、謹慎恐懼地保持競爭力,把生活過得好像一場天大的要緊事。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一旦變得輕鬆自在,就會達不到我們的目標,我們會變得懶散而沒有衝勁。

隻要你明白事實恰好相反,就能夠打消這個害怕的念頭。害怕的念頭消耗了我們大量的精力,讓我們的創造力和動力枯竭。當你感到害怕時,你最大的潛力將會動彈不得,更不用提享受了。任何成功都是因為不畏懼,而非因為害怕。

我很幸運,可以跟輕鬆自在、心平氣和的人為伍。其中有些人是暢銷書作家,有的則是充滿愛心的父母、顧問、電腦專家以及行政主管。他們都事業有成,擅用所長。

我學會了重要的一課:當你擁有你想要的東西(內心的安寧)時,就不太會因你向往的、需求的、渴望的和關心的事物而分心。這樣一來,你就更容易集中精神,達到你的目標,還可以回報他人。

4.

別讓焦慮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你可能真的非常忙碌,但是千萬要記住,腦中充滿自己快撐不下去的念頭,隻會使問題更加惡化,讓你感到壓力更大。

讓心靈平靜的有效方法,是察覺到你負麵和不安的想法到底有多快會失控。你是否曾經注意到,當你困在自己的想法裏時,會感到何等的焦急不安?最糟的是,你越是全神貫注在令你煩心的事情上,就越覺得糟糕。思緒一個接著一個,最後到了不可抑製的焦躁地步。

例如,你可能會在三更半夜醒來,想起第二天需要打的一通電話。然後,你不但沒有因為想起這麼重要的電話而鬆了一口氣,反而開始思索明天必須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開始預演跟老板的一場可能的對話,結果把自己弄得更心煩意亂。很快你就會暗忖:“我不敢相信我有多忙。我一天至少要打五十通電話。誰的生活會像我這麼忙?”你一直想下去,到最後不免替自己叫屈。對許多人來說,這種“思緒發作”可以沒完沒了地持續下去。事實上,許多病人告訴我,他們白天和夜晚都經常消耗在這類的心理預演上。不消說,腦中充滿了憂慮與煩惱時,當然不可能得到寧靜。

解決之道就是,在你的思緒開始滾動之前,就先注意到你的腦子裏發生了什麼事。你越早發現內心正在“滾雪球”,就越容易阻止它。在這個例子裏,你開始檢查明天該做什麼事情時,就可以注意到思緒的雪球。然後,就不要再煩惱明天的事,而是應該告訴自己:“瞧,我的老毛病又犯了。”然後及時打住,防患於未然。在你的思緒列車要開出之前,阻止它。比如,你不應該專注在感傷中,而應該感激你想起了明天該打的電話。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三更半夜,把它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再回去睡覺。你可以考慮在床頭放一支筆和一張紙,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