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不打無準備的仗(2 / 2)

趙佶得知楊帆受邀評花榜大賽評委會一事也感到奇怪,不過他派人暗中調查了,並未查出什麼原因,這反倒更加令楊帆起疑。

不過楊帆不懼,他藝高人膽大,對方越是神秘,他就越想解開對方的麵紗探個究竟。

隻是楊帆也不會打無準備的仗,他在戰略上藐視敵人,但在戰術上是一定要重視敵人的,所以他借助端王府的關係網,詳細了解評花榜大賽往年的流程規矩,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遠在盛唐時期,文人騷客便常與名妓歌女往來,詩酒唱和。詩人常贈詩名妓,讚美或品評其才藝品貌。到了北宋就開始出現正式評選**名妓的畸形“選美”活動,沒落士人以此**作樂,還名美其名曰“評花榜”。

所謂“評花榜”,有的是用各類名花來品評比擬名妓,評選出“花魁”。有的則幹脆模仿科舉考試的功名頭銜來排列名妓等次,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自然便是“狀元”、“榜眼”、“探花”。這也許正是那些在科考中失意的士人,借機對科場和官場腐敗的一種挪揄與嘲諷。

在楊帆眼裏,評花榜與時下的各類“選美”大賽相類似,“評花榜”前,組織者要先選好“花場”,訂立評選章程條例,其評比內容則是令後世美女們望而生畏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

楊帆揶揄,這宋代尚無正式的公證機構,所以在評選議程中可省略掉“請公證人員致公證詞”這一項。

楊帆最關注的自然是評選之日。屆時京城各**中雪藏的名妓便打扮得花枝招展,爭相赴會,場麵非常熱鬧,圍觀者往往成千上萬。

關鍵在於**才子們將與名妓彙於一堂,邊飲酒行吟,邊品題高下,題寫詩詞或評語。評寫完畢,當場唱名公布。**女子一旦“中榜”,便會“身價十倍”。評選前後,各大**妓o院指定合作的客棧、酒肆自然暴滿,生意會空前興隆,所的利益暗中瓜分。

楊帆略微思考一番,大致猜出了對方邀請自己參加的目的,搞不好是想令自己在那些才子佳人們麵前丟醜,想要搞臭楊帆的名聲,進而打擊端王趙佶也說不定。

楊帆不打無準備的仗,既然猜出對方可能攻擊他的方式,那楊帆自然要有所準備。還好後世的應試教育體製下令楊帆可以熟練背誦唐宋詞史,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溜”,楊帆就算不是大文豪,但也不是隨便給人捏的。

京城首屈一指的淩霄閣,據說跟他們合作的酒肆、客棧或者茶坊都搶破了頭,競價高達二十萬貫,看客們到這些合作地方住宿、品酒或者喝茶吃菜,消費價位必然是天價無疑了。

楊帆特地查閱了上一屆的汴京評花榜,汴京名妓郜懿以品、韻、才、色四項標準全部最優而獲得第一名,被文人詞客品評為“狀元紅”,單單她的**費就競拍到了十萬貫,成為汴京第一名妓,豔名遠播。

楊帆咂舌,十萬貫足夠大宋普通老百姓一家人用十輩子了,但在京城的達官顯貴們眼中,不過隻是他們一夜嫖o妓的花銷而已。

楊帆感慨這社會差距,對那評花榜盛世更加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