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開創“索隱式”批判惡例(1 / 2)

就在江青要跟王光美一比高低的那些日子裏,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毛澤東在會上發出了“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號召,強調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中國這艘龐大的航船,在向“左”偏航。

會議前夕,一九六二年九月十四日,毛澤東讀了冶金工業部黨組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一日《關於解決品種質量的情況和問題》給毛澤東並中央的報告,給江青寫了批語:

江青閱,很重要。

退毛。

九月十四日

毛澤東把冶金方麵的文件批給江青,表明他希望江青關心中國的方方麵麵的問題。

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期間,毛澤東還批示:此二件,江青閱。退毛。

可看,很好。

毛澤東所說的“此二件”之中,一件是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室一九六二年九月十六日印發的《八屆十中全會簡報·華東組第二十號》,刊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九月十四日下午在華東組的發言。

陳毅說,現在有一股風,叫“三麵和一麵少”。意思是說我們對美國鬥得過分了,對修正主義鬥得過分了,對尼赫魯鬥得過分了,要和緩一點。一少,是指我們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支持太多了,要少一點。這種“三和一少”的思想是錯誤的。

江青不是中共中央委員,毛澤東把中共中央全會的文件批給江青閱看,這同樣表明,毛澤東要求江青關心中國政局。

就在這次中共中央全會前夕,工人出版社忽然接到通知,要求趕印六百冊小說《劉誌丹》送交中共中央辦公廳。

會上,不僅散發了小說《劉誌丹》,還印發了兩封信——那是小說《劉誌丹》的作者李建彤在一九六二年寫給周揚的兩封信,這兩封信都是批評上將、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書記閻紅彥的。

毛澤東在會上,說了一段後來被廣泛引用的話:

“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是一大發明。要推翻一個政權,必須製造輿論,無產階級是這樣,資產階級也是這樣。”

毛澤東所說的“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指的便是小說《劉誌丹》。

雖說對小說《劉誌丹》作了“宣判”的是毛澤東,而製造這起文壇冤案的幕後策劃者則是康生。

劉誌丹,著名的紅軍將領,紅軍第二十六軍軍長,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開創者之一。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一日,毛澤東率紅軍長征到了哈達鋪。從國民黨報紙上見到劉誌丹紅軍在陝北活動的消息,遂決定進軍陝北,以陝北作為根據地。

劉誌丹在一九三六年四月同國民黨軍隊作戰時,陣亡於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此後,劉誌丹一直被作為革命先烈紀念。

一九五六年,北京的工人出版社要出版一批革命烈士傳記,內中有一本《劉誌丹》,約請李建彤寫。

李建彤確實是很合適的作者,因為她是劉誌丹的弟媳,很熟悉劉誌丹的事跡。她的丈夫劉景範當年擔任陝甘軍委主席,是劉誌丹的親密戰友。

經過兩年的準備,李建彤在一九五八年開始寫《劉誌丹》。寫了一稿又一稿,寫至第六稿才得以出版。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四日,《工人日報》還連載了李建彤的小說《劉誌丹》第二卷第一部分。

本來,劉誌丹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經戰死,年僅三十三歲,關於他的小說不會有什麼麻煩。可是,完全出乎意料,《劉誌丹》問世之後,有人向康生報告:“小說字裏行間美化高崗,為高崗翻案!”這下子,使問題複雜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