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當人們尋找傑佛遜時,他已經消失了。第二天,人們在火車的穀倉中發現了他。他目光呆滯,嘴裏不停地叫喊著:“啊,我本應該……”傑佛遜被送回了家,隨後又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在這個故事中,傑佛遜因為拖延而致使發生車禍,既傷害了他人,又傷了自己,讓自己在精神上飽受折磨,成為一個精神病患者。由此可見,拖延是最具破壞性、最危險的惡習。在工作當中,拖延並不能使問題消失,也不能使問題變得容易,而隻會使問題惡化,給工作造成更嚴重的危害。我們沒解決的問題,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複雜,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就越來越難。而且,沒有任何人會為我們承擔拖延的損失,所以,拖延的後果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拖延會侵蝕人的意誌和心靈,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發揮。處於拖延狀態的人,常常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這種惡性循環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緒困擾——拖延”。因此,這種人往往會一事無為。
社會學家庫爾特·盧因曾經提出了“力量分析”的理論,即力量分為阻力和動力。他說:“有些人一生都踩著刹車前進,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極的想法捆住手腳;有的人則是一路踩著油門呼嘯前進,比如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和把工作做到位的精神。”從他的觀點中,我們可以悟出,一個人若想在職場中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應該把自己的腳從刹車踏板——拖延上挪開,而在規定時間內把應該做的工作盡力做到最好、做到位。
在工作中,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了沒完成某些工作而製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個理由來,為沒能如期實現計劃而辯解,那麼應該麵對現實,改變自己,即每天從一件明確具體的工作開始,立即去做,主動去做,不必等待別人的指示;每天至少找出一件對其他人有價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獲得報酬。
富蘭克林說:“把握今日等於擁有兩倍的明日。”因此,若想摒棄拖延的習慣,從現在就開始行動吧!對每一個人來說,養成負責、守時的好習慣,將會受用終生!
15.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工作
美國總統麥金萊在德州的一所學校演講時,對學生說:“比其他事件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把一件事情盡量做得盡可能完美。”
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不同,取得的結果亦不同。凡是以糊弄的態度對待工作,結果就是糊弄自己。相反,若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工作,就會取得圓滿的結果。
精益求精的精神,實質上就是一種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它不僅是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更是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現。精益求精,力求每一個細節都完美無缺,是平凡與卓越的分水嶺。超越平凡並不是要去做多大的事情,在工作當中,隻要我們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就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贏得他人的尊重。
工作要做到精益求精,就要摒棄“差不多”的心態。在職場上,每個員工都是團隊的一分子,如果每個人都是“差不多”、“湊合事”,不僅會導致公司難以獲得利潤,甚至還會因不慎造成重大事故。因此,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認真負責,對自己要求嚴格,盡我所能,做到盡善盡美。每一項工作,都一定要多問自己幾次,真的可以“差不多”了便交差嗎?自己認為所差的那一小點,會帶給自己、公司或顧客什麼損失呢?隻有嚴格要求自己,杜絕“差不多”的心態,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責任,才能下決心把工作做到最好。隻有這樣才可以避免自己也成為職場中的“差不多先生”。美國總統麥金萊在德州的一所學校演講時,對學生說:“比其他事件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把一件事情盡量做得盡可能完美。”每個人都擁有自己難以估量的潛能,萬事“差不多就行”,就是浪費了自己的潛能。隻有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投入工作,才能把自己潛在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凱特畢業於名牌大學,畢業後,她就職於一家外貿公司,後來又跳槽到一家外資企業。剛進入外資企業工作時,她自認為業務能力很強,所以對待工作十分隨意。有一天,她的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個廣告宣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