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孫子福特三世,在其事業發展的頂峰,剛愎自用,嫉賢妒能,絕對不允許下屬“功高震主”,一旦有這種感覺,就不顧一切將不順眼的、但對公司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人解職。正是這一套做法,導致其事業大滑坡。到最後,63歲的福特三世被迫忍痛割愛,辭去了福特汽車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職務,把掌管了35年的業務經營大權讓給家族外的菲利普·卡德威爾,由他組成顧問團,采用專家集團的領導體製來管理。這一舉措,徹底宣告了“萬年福特王朝”的結束。
而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正與其相反。卡內基本人對鋼鐵的製造、鋼鐵生產的工藝流程並不是很在行,但他手下有300名精兵強將,都是這方麵的專家。他將這些人才聚集在自己的身邊,並且給每一位下屬相應的權力和責任。卡內基善於用人、善於授權,這正是他事業獲得成功,最終登上美國鋼鐵大王寶座的重要原因。
責權一致原則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金科玉律。崗位的權力和責任越是對等一致,安全管理的效果越明顯。權力的本質是責任,權力是伴隨著責任的出現與生俱來的,當我們在“授責”時,我們其實就是在同時“授權”。如果我們賦予了企業總經理“全麵承擔起企業管理經營的責任”時,我們就同時賦予了他“全麵經營與管理企業的權力”,這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麵,是對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的不同表述。責權對等本來是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但顯然,有的人對責任本質的認識不清,造成了人為地割裂責任與權力的一體兩麵。這種割裂造成了企業分別出現了兩個係統,即責任係統和權力係統。一旦企業裏出現的是權力崗位,而不是責任崗位,權力成了企業裏最基本的單位,那將十分可怕。
崗位是企業中安全責任的主體。個人服從於崗位,在崗位上履行職務,在崗位上承擔責任,在崗位上享受利益。企業成員個人對安全負責,就是指對崗位負責,而不是對某一個人負責。因為,企業是崗位相互關聯的責權結構,企業的安全責任是靠相互關聯的責權機構共同支撐的。企業成員既要對崗位的安全負責,還要對崗位相關聯的安全負責,對崗位的上下工序負責,對崗位的前後流程負責,對崗位的上下級結構負責。
崗位是責任的核心。在安全管理中,每個崗位上的每位企業成員都應該屬於高級管理層。德魯克說過:“不論一個人的職位有多高,如果隻是一味地看重權力,那麼,他就隻能列入從屬的地位;反之,不論一個人職位有多麼低下,如果他能從整體思考並負起成果的責任,他就可以列入高級管理層。”我們處在責權結構中的每個人,都應該對企業的整體安全負責。
13.隻有明確責任,才能保證問責到底要從根本上實現職權與責任的統一,就必須進行職責劃分,進行責任定位,讓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明確自己的權、責,從而防止責任虛化,保證責任落實。
從理論上講,所謂職責,即職權與責任的統一,職權是落實責任的基礎,責任是完成職權的必然需求。因此,沒有人可以隻享有職權,而不履行相應的責任;也沒有人隻承擔責任,而不行使任何職權。對政府人員來說,有多大的職權,就必須承擔多大的責任。
但理論通常會與現實生活有些差距。所以,現實生活中就會常常出現職大於責,職高於責,甚至有職無責,隻行使職權而不承擔責任等職與責不相符、不相稱的現象。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實現職權與責任的統一,就必須進行職責劃分,進行責任定位,讓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明確自己的權、責,從而防止責任虛化,保證責任落實。
一位教授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非洲一個國家因為今年耕地減少、氣候不好、旱澇災害嚴重,導致糧食產量銳減,降到平常的一半。假設你是這個國家農業部統計司的司長,出於對國內國際糧食市場穩定的考慮,你在向上級彙報的時候,會不會偷著改動這個數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改。”答案一樣,理由卻各不相同。有的說這是國家大事,不能隨便造假、說謊;還有人說這妨礙不到自己的利益,沒必要說謊,萬一被查出來,誰承擔責任?
教授又接著說,如果農業部副部長看到這個數據後,覺得情況不妙。為此,副部長立刻和你談話,叫你馬上改,那麼,這個時候你是改還是不改?
於是,同學們就又都變了,說應該改,因為政府人員的基本準則是服從上司的命令。
可是,副部長在資料改後不久,就把它交到了部長那兒,部長又交給了總理。總理一看,今年的收成不錯嘛!於是就說今年不用進口糧食了。可是事情總有露餡的時候,很快,糧食減產的後果就在糧食市場上體現出來了。市場上,糧食價格三天兩頭地漲,今天1元錢,明天1元2角,半個月後就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