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責任是家庭和諧的基石(2)(1 / 3)

在強化孩子的觀察力時,家長要采取正確的方法。何謂正確的方法?針對這個問題,教育專家盧勤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把孩子帶進大自然,開闊孩子的視野,對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果整天把孩子關在屋子裏,勢必堵塞孩子的視野,又怎麼能激發孩子觀察事物的興趣呢?因此,家長要盡量利用業餘時間帶孩子去公園玩一玩、看一看,遊覽祖國的名山大川,多接觸大自然。孩子在這些外出活動中,自然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家長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引導和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在帶孩子外出時,家長要幫助孩子確定觀察對象,可以事先對孩子提出一些觀察事物的題目:家門口增加了幾棟樓?大街上增添了幾家商店?動物園的猴子是怎麼吃東西的?下雨的時候,雨是什麼樣子?刮風時,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雖然是一些很小的問題,但能培養孩子善於觀察的習慣。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留心周圍的事物,逐漸改變那種凡事漫不經心、視而不見的習慣。

此外,對於上學的孩子,最好讓他寫觀察日記,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有助於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創造一些觀察的有利條件,如讓孩子自己養養小金魚、小蝸牛、小蝌蚪,或者小雞、小兔、小花、小草什麼的,讓他們觀察這些小生命的生活情況,了解它們的成長過程。這一切,非常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第二,發展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具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他認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基於此,愛因斯坦把想象力看作是科學研究中的完備因素。

據心理學家研究證明,通常情況下,人的想象功能區隻使用了50%,這就意味著,一個人的想象力發展潛能還很大,而兒童時期又是個人想象力發展的大好時機。因此,在此時期,家長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家長該如何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你畫了一隻有翅膀的昆蟲,孩子卻把它看成是一隻蜜蜂,你千萬不要責備他。你的責備容易熄滅孩子想象的火花。家長的任務是如何使孩子的天真想象在他不斷的努力探索中得到證實,無論孩子想象多麼幼稚、可笑,家長也必須用心傾聽。如果父母常把孩子的幻想或頗具獨創性的想法,看作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而加以批評,並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判斷,那麼,就會不知不覺地破壞孩子的個性和創造性。其次,不要認為孩子的“異想天開”是胡思亂想。有時候,孩子在想象中把父母講給他聽的故事,改變了某些情節,父母聽了不要粗魯地指責,強行“糾正”。這樣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想象,如果聽了孩子獨創性的新編故事,父母應該對孩子說:“我真為你高興,想不到你的想象力是這樣的豐富。”因此對於孩子創造性的萌芽,無論多麼微小和膚淺,也是他“獨創”的東西,家長應給予鼓勵,給予有益的啟發和正確的引導。第三,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無節製地想吃麥當勞、想要玩具、想看電視、想打遊戲……這樣的事情,伴隨著很多孩子的成長。該如何製止這些行為呢?這就需要家長培養孩子的自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培養孩子的自製力有一個從“他製”到“自製”的過程。因為低齡的孩子還不能判斷和評價自己行為的適宜度,這時,家長就要製定一些必要的“家規”。

小時候,孩子可能隻是粗略地懂得“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即使不理解為什麼,但是習慣成自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規”也應賦予更多的道德意義,要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但要注意,規矩不能太多,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

培養孩子的自製力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不是在短時期內就能形成的。當孩子缺乏自製力的時候,如:打壞東西、提一些過分要求等,父母應當寬容一些,粗暴行為隻會讓孩子產生反抗情緒。父母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孩子的行為變成一種習慣時,自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遊戲是培養孩子自製力的好方法。例如,讓孩子充當哨兵的角色,跌倒了不許哭,站著也不許隨意走動,再膽小或調皮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合理的家庭製度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製力,即“契約教育”。家長跟孩子定好規章製度,比如玩遊戲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規矩一旦定下來就不許變動,孩子和家長都要遵守。當孩子行為不合規矩的時候,家長就要跟他講道理,告訴他,他越界了,需要及時改正過來。

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要想讓孩子成才、成功,家長們就要注意從生活、學習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抓起,培養孩子每一方麵的優良習慣,正確地引導他們穩步走向未來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