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滿真誠的話最能打動聽眾
麵對大眾講話時,誠摯、坦率的講話能夠吸引聽眾,能夠縮短講話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使聽眾始終為講話者的誠懇、坦率所打動,從而大大增強講話的效果。
有一位老師寫了一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書,出版社沒有給他稿費,而是讓他自行推銷一千冊作為報酬。對那位老師來說,這遠比講課要難得多。
為了把書推銷出去,他在學員中搞了一次演講,他說:“……當老師的在這裏推銷自己寫的書,總不免有些尷尬。不過,如今作者也很難,寫了書,還得賣書。出版社一下壓給我一千冊,稿費一文沒有,所以我不推銷不行。這本書寫得怎樣,我自己不好評說。不過有兩點可以保證:第一,這本書是我用三年時間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結晶;第二,書的內容絕不是東拚西湊抄下來的,而是我自己長期思考的見解。前不久,這本書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社科類圖書的二等獎,這是獲獎證書。說實話,對於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搞推銷比寫書還覺得難,隻是硬著頭皮來找大家幫忙。不過,買不買完全自願,決不強迫。如果你覺得這本書對你有用,你又有財力,就買一本,算是幫我一個忙。謝謝。”他的這次演講立即產生了效果,一次就賣掉了300多冊。
這位教員不是專職推銷員,但是他卻獲得了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就在於他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真誠,贏得了聽眾的信賴。這說明,在講話中學會表達真誠要比單純追求流暢和精彩更重要。
高明的演說家總是用真實的情感、竭誠的態度去呼喚人們的心靈,使它振奮、感化、慰藉、激勵;對真善美,熱情謳歌;對假醜惡,無情鞭撻。用誠摯的心去彈撥他人的心弦,用善良的靈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懷。讓聽者聞其言,知其意,見其心,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就會令講話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產生磁鐵般的影響。
1915年,小洛克菲勒還是科羅拉多州一個不起眼的人物。當時,發生了美國工業史上最激烈的罷工,並且持續達兩年之久。憤怒的礦工要求科羅拉多燃料鋼鐵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負責管理這家公司。由於群情激憤,公司的財產遭受破壞,軍隊前來鎮壓,因而造成流血事件,不少罷工工人被射殺。
在那種情況下,可說是民怨沸騰。小洛克菲勒後來卻贏得了罷工者的信服,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幾個星期結交朋友,並向罷工者代表發表了一次充滿真情的演說。那次演說可稱為不朽之作,它不但平息了眾怒,還為他自己贏得了不少讚譽。演說的內容是這樣的:
“這是我一生當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這家大公司的員工代表見麵,還有公司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我可以告訴你們,我很高興站在這裏,有生之年都不會忘記這次聚會。假如這次聚會提早兩個星期舉行,那麼對你們來說,我隻是個陌生人,我也隻認得少數幾張麵孔。由於上個星期以來,我有機會拜訪整個附近南區礦場的營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談過,我拜訪過你們的家庭,與你們的家人見過麵,因而現在我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說是朋友了。基於這份互助的友誼,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討論我們的共同利益。”“由於這個會議是由資方和勞工代表所組成,承蒙你們的好意,我得以坐在這裏。雖然我並非股東或勞工,但我深覺與你們關係密切。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代表了資方和勞工。”
多麼出色的一番以情感人的話語,這可能是化敵為友的最佳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種方法,與礦工們爭得麵紅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話罵他們,或用話暗示錯在他們,用各種理由證明礦工的不是,你想結果會如何?可能隻會招惹更多的怨憤和暴行。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得好:“真誠和熱情是每個成功者的秘訣。這如同英雄有本領一樣,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魯迅說得也很深刻:“隻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人和世界人;必須有真的聲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這個真就是真實和篤誠。不管世界上哪一個民族的語言,隻要飽含真誠的情感,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就能喚起群眾的熱誠,就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任何語言,情不真,情不深,則無以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