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含蓄,中國式情感的主調(2 / 3)

2.以委婉的方式表情達意的7個技巧

以委婉代替直言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體現,也是我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客觀要求。那麼,如何才能恰當地使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情達意呢?總結起來,大致有下麵7個技巧。

(1)故事式委婉法

某機關為了加強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麵作了一係列規定,並決定由一位老同誌負責考勤登記。這位老同誌認為這項工作易得罪人,不願意幹,說自己過去就是因為辦事太認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訓”。

聽了他的話,機關領導委婉地講了一個故事:某電影導演為拍一部片子四處尋找合適的演員。一天,發現了一個合適人選,便通知他準備試鏡頭。這個人十分高興,理了發,換上新衣,對著鏡子左照右照,總覺得自己兩顆“犬牙”式的牙齒不好看,於是到醫院把牙齒拔掉了。然後,他興致勃勃地去報到,導演見到他,失望地說:“對不起,你身上最珍貴的東西,被你自己當缺陷給毀了,影片已經不需要你了。”

故事講完了,這位老同誌懂得了“堅持原則,辦事認真”正是自己最珍貴的,他便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2)笑話式委婉法

某單位幾位老同誌反映,晚上機關宿舍住在樓上的青年同誌不注意保持安靜,老同誌在樓下睡不好。機關領導和這些年輕人閑談時,講了一則笑話進行暗示:

有個老頭神經衰弱,稍有響動,就很難入睡,恰好樓上住了一個經常上晚班的小夥子。小夥子每天下班回家,雙腳一甩,鞋子“噔噔”踢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將好不容易才人睡的老頭驚醒。

老頭提了意見。當晚小青年下班回來,習慣地把腳一甩,踢出一隻鞋子後,突然記起老頭的話,於是輕輕脫下第二隻鞋。第二天一早,老頭埋怨小夥子說:“你一次將兩隻鞋甩下,我還可以重新人睡,你留下一隻不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隻鞋等了一夜。”

笑話說完,小青年們哄堂大笑之後悟出了笑話的所指,以後就注意改正了。

(3)岔題式委婉法

請看下麵一段對話:

甲:老何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有點好大喜功。

乙:昨晚播了《紅樓夢》第一集,你看了嗎?

甲:沒看。你知道嗎,向市裏上報的材料盡說好話,把老何捧上了天……

乙:唉,你不看真可惜,看了就能知道跟電影相比到底哪個拍得好。

不難看出,乙一再岔題,是為了委婉地向甲表明:他不願意背後隨便議論別人。如果甲能知趣,說話至此,也該停止對老何的說短道長了。

(4)諱飾式委婉法

這是用委婉的詞語表示不便直說或使人感到難堪的事情的方法。

有時,即使動機好,如果語言不加諱飾,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員說:“請哪位同誌給這位‘大肚子’讓個座位。”盡管有人讓出了座位,但孕婦卻沒有坐,“大肚子”這一稱呼,使她難堪。如果這句話換成:“為了祖國的下一代,請哪位熱心人,給這位‘有喜’的婦女大姐讓個座位。”當有人讓出座位時,這位孕婦就會表示對售票員感謝,並愉快地坐下。

(6)借用式委婉法

借用式委婉法,是借用一事物或他事物的特征來代替對事物實質問題直接回答的方法。

在紐約國際筆會第四十八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代表陸文夫:“陸先生,您對性文學怎麼看?”陸文夫說:“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麵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

陸文夫用一個生動的借喻,對一個敏感棘手的難題,婉轉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中西不同的文化差異也體現在文學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例子,實際上是對問者的一種委婉的拒絕,其效果是使問話者不至於尷尬難堪,使交往繼續進行。

(7)曲語式委婉法

曲語式委婉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語言和商洽的語氣表達自己看法的方法。

《人到中年》的作者諶容訪美。在某大學作講演時,有人問:“聽說您至今還不是中共黨員,請問您對中國共產黨的私人感情如何?”諶容說:“你的情報很準確,我確實還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但是我的丈夫是個老共產黨員,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尚無離婚的跡象,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