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送葬(2 / 2)

鎮國公府的送葬隊伍由原來的鎮國公世子梁瑜領隊,梁瑜不過十歲年紀,麻衣麻帽,做孝子打扮。梁瑜雖然生在武將之家,但家中嚴禁他習武,也未鼓勵他走科舉之道。隻是請來先生為他啟蒙,指導他一些文章道理。雖然他和梁虞這位姑姑接觸不多,但深知道這位姑姑是梁府的頂梁柱。如今頂梁柱突然坍塌,梁瑜頓時感到前路茫茫。

梁瑜的母親卻應該早知梁虞有如此安排,當接到喪報後,就命人收拾行裝,隻等梁虞葬禮完畢,就帶著全家以及梁虞的靈骨返回原籍。

此番仿佛隆清帝要補償梁家一樣,特別命令禮部協助鎮國公府籌辦,十分隆重、極盡哀榮。

各府紛紛在鎮國公府到出城的道路兩旁設了祭棚。其中,最為壯觀的當為秦王殿下代天子出祭的祭棚。

秦王是隆清帝的嫡親弟弟,同為杜太後所出。作為皇帝的親弟弟,秦王在15歲時就受封秦地。但是由於太後不舍得小兒子遠離京都,一直居住在京都的親王府中,沒有就藩。

秦王殿下為人豪爽、年少好玩,在京中極受歡迎。秦王由於受到母親影響,酷愛詞曲,很多世家子弟聚會中,總少不了秦王的身影。

這次隆清帝為了表示對鎮國公府的撫慰之意,特命秦王代表天子對梁虞進行祭奠。

秦王原本坐在棚中,心中正想著新賦的一闕詞。內侍通稟梁氏的棺木已經快到了。他便起身站在祭棚之外,身穿親王服製,腰中的蟒帶換成了素白玉帶,以示尊重。

內侍展禮部擬好的祭文,尖聲朗讀著。

“梁氏有女虞娘,性昭果毅、誌秉篤誠,屢任戎騎,曆岩疆而奮武…………..”

內侍尖銳平板的聲音在冬日裏愈加使人戚戚。

宣讀已畢,旁邊早有內侍呈來祭酒,秦王端起祭酒躬身灑在當地。梁瑜跪倒在地,叩謝天家恩典。

秦王連忙把梁瑜扶起來,“梁家賢弟節哀。”因為梁瑜已經不是鎮國公世子,因而秦王隻能含糊的稱呼著他。

“梁氏一族謝陛下天恩。”梁瑜稚嫩的聲音回答道。

秦王沒有多話,將天子祭文交給梁瑜後就算完成了祭奠。

送葬的隊伍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路祭的世家就要停下來拜謝。

河東軍校尉馮孝敢看著牽著馬站在送葬隊伍的後麵,看著前方雪白一片。

他此時深恨為什麼沒有在勤政殿上說出自己的疑惑。他在戰場之上將梁虞的屍身送回,清楚地看到那支取走梁虞性命的箭是河東軍製式。

這件事隻有他和副將牛義德知道,但是牛義德始終不同意他說出去。

“這件事說了出去隻會讓梁家再次陷入麻煩。”牛義德濃眉緊皺,往日戰場上英武的老將此時卻一臉疲憊。

“難道梁將軍的仇就不能報了嗎?”

“是報仇重要,還是完成梁將軍的遺願重要?!”牛義德跟隨梁家多年,深知失去梁虞的梁家已經經不起任何風雨了。

我不會讓你白死的!

馮孝敢無言以對,隻在心中反複翻滾著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