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2 / 3)

楚懷王聽後,十分高興,立即答應。

大夫陳軫說:“大王不要高興得太早了,依臣看來,商於之地不可能得到,機時楚齊聯盟卻可能因此轉變為秦齊聯盟。秦國之所以看重楚國,是楚國和齊國聯合。今楚國與齊國斷交。等於自我孤立,秦國哪裏還怕已經孤立了的楚國。張儀回秦後必然毀棄諾言。我們楚國北絕齊交,西恨於秦,弄不好,齊、秦兩國之兵都會打進來的。”

楚懷王聞言大怒:“朕意已決,決心絕約於齊,爾等不得再來胡言。”隨即。派人隨張儀去秦國接受商於之地。

張儀回秦後,裝作從車上墜下來受傷。3個月沒有露麵,楚懷王見派去的人沒有得到土地,以為秦國認為楚國絕齊不夠,又派人到齊國邊境痛罵齊王,齊泯王十分氣惱,當即與楚國絕交。

這時,張儀才對楚國來要地的使者說:“你們怎麼不來接受那六裏土地?”

楚國人說:“我受大王之命前來接受六百裏土地,怎是六裏?”於是回國複命。

楚懷王大怒,立即宣布與秦國絕交,並派大軍和打秦國,在丹陽,秦國打敗了楚軍,殲滅8萬人,俘虜了楚將70多名。占領了漢中地區。楚懷王被迫割漢中郡向秦求和。

張儀又來到齊國,對齊泯王說:“那些勸說大王合縱好,無非是說齊國有韓、魏、趙三國作為屏障,並且地廣民眾,兵強士勇,即使有一百個秦國,也無奈齊國。可大王沒有看到,實際上如今秦、楚兩國互相嫁婦女娶歸,結為兄弟;韓國則獻宜陽結秦;魏國在黃河以外為秦國效命,趙王親自去朝見秦王,並且割河間的土地給秦國,大王如果要與秦國對抗的話,那就壞了。”

齊泯王講:“那將會怎麼樣呢?”

張儀說:“那樣的話,秦國就會讓韓、魏兩國從南麵進攻齊國。命令趙國渡過清河攻擊齊國。那時,臨淄和即墨就不屬於大王您的了,如齊國一旦被攻,再想秦屈服,可就為時晚了。”

齊泯王無法,隻好答應與秦國和好。

在趙國,張儀對趙武靈王說:“趙國的情況不太妙啊!趙國當年派蘇秦合縱六國,至使秦軍有15年不敢東出函穀關,這筆賬,秦國是不會忘記的,如今楚國與秦國結為兄弟之國。韓國和魏國則在東麵向秦稱臣,齊國也主動向秦國獻漁鹽之地。這不等於切斷了趙國的右肩。右肩斷了還與人搏鬥,這不是很危險嗎?”

趙武靈王聽了輕輕點頭。

張儀又接著說:“秦國要是發出三軍,一軍阻塞午道,讓齊軍進占邯鄲以東,一軍屯駐成臬,驅韓、魏國之軍從河外出兵;一軍扼守澠池,會合上述各國軍隊發起總攻,必然會瓜分趙國土地。我瑞在為大王考慮,不如早與秦國結好,也成為兄弟之國。”

趙武靈王迫於當時形勢,又加上張儀如此勸說,隻得與秦國結為兄弟。

張儀最後來到燕國,對燕昭王說:“大王知道,如今趙王已經去朝見秦王,並且割河間的土地討好於秦,大王如果不服從秦國,秦一旦出兵雲中、九原,並且驅趙國攻燕,那麼易水和長城就不是大王的了。”

張儀看了看低頭沉思的燕昭王,又說:“像齊、趙這樣的大國,對於秦來說,也隻不過像一個郡縣,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大王肯和秦國友好相處,我肯定秦王會高看一等,不會讓燕國像齊、趙國那樣屈辱。”

張儀說得燕昭王心動,逐將恒山之尾的城市割讓給秦國,以求與秦結好。

張儀終於以“遠交近攻”之策,離間了六國,威逼六國爭相割地賄秦,使秦國兵不血刃便取得了六國的土地,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基礎。

遠交近攻 希特勒長驅直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企圖吞並歐洲,稱霸世界,建立一個“大德意誌帝國”,但又擔心歐洲諸國聯合起來群而攻之。於是,在他的一係列政治外交偽裝中,充分利用了西方盟國的綏靖主義政策,實行遠交近攻。

1939年8月31日,意大利首相墨索裏尼提出關於召開德、意、法、英四國代表會議的建議,9月2日意大利外長齊亞諾作為特使,就召開四國代表會議的條件問題,專程來到巴黎。

當時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積極推行反蘇反共政策,拚命要把德國這股禍水推向蘇聯,因而熱衷於對德國搞“綏靖”政策。與意大利的墨索裏尼、德國的希特勒簽訂了反蘇反共的“慕尼黑協定”。

蘇聯曾想聯合英法共同對付德國,但被英法拒絕,蘇聯為了自身利益,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希特勒了解西方盟國和蘇聯再也舉援助波蘭,便在遠交政策的庇護下,大膽行首先向東滅亡了鄰國捷克、波蘭,後向西北攻陷了丹麥、挪威,再向西南滅亡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並繞道貌岸然阿登山脈攻入法國,直趨英吉利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