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故人相訪為國勸諫 為封禪假意做好夢(3 / 3)

於是,光武帝下令梁鬆、丁邯、馮魴、馮勤、趙熹等人負責封禪事宜,早早作好準備,並選定吉日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除了帝鄉出現征兆外,接下來會稽郡出現魚腹呈書,東海郡有鸚鵡暗語,代郡有一牛三犢等等,這等征兆使百姓對上天要求光武帝泰山封禪深信不疑,正當光武帝選定正月二十八正式出書去泰山封禪時,京師洛陽卻出了一件人命案,鬧得洛陽滿城風語,也攪得光武帝坐臥不安。

本來這件人命案並不算什麼,洛陽令董宣依法處死一個仗勢欺人的家奴,可是,這家奴卻不是一般人家的,而是光武帝的大姐湖陽公主府上的,並且湖陽公主與這家奴有著一種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微妙的關係,整個案子就複雜起來。

說起湖陽公主,我們還得回頭敘述一下:湖陽公主就是劉秀大姐劉黃,因為劉秀早年喪父,大姐在劉秀的成長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她對劉秀特別疼愛。在劉秀很小的時候,家中有好吃的,劉黃總是首先想著劉秀,家中有好穿的,劉黃總給劉秀留著,若是幹農活料理家務,劉黃卻不讓劉秀插手,讓劉秀有充裕的時間讀書。

劉秀起兵反莽後,劉黃和丈夫田牧也參加了劉秀的大軍。王莽新朝地皇三年冬天,劉秀率軍攻打淯陽縣境內的小長安,遭到了王莽軍隊的截擊,田牧與劉黃為了掩護劉秀突圍,反以二千多人的兵力鉗製了莽軍一萬多人,從而使劉秀突圍成功。但是田牧等一千多人全部拚死在戰場,劉黃雖然幸免於難也身受多處重傷。

田牧死後,劉秀十分愧疚,覺得自己對不起大姐,曾多次勸劉黃另嫁他人,劉黃都以四處征戰沒有固定居所為由拒絕了。直到劉秀定都洛陽,才把給劉黃尋夫的事提到日程上。

劉秀見太中大夫宋弘為人正直,品行端正,想讓劉黃嫁給宋弘,私下派人一打聽,宋弘已有妻室,劉秀隻好作罷。誰知事過不久,劉黃主動找到劉秀說隻要宋弘答應有妻室也行,她甘願做二房。

宋弘是長安人,漢玄帝、平帝時為侍中,赤眉軍攻入長安時曾派人挾迫宋弘入軍為官,宋弘守死不肯,投水自盡,後被家人救出才免於死難。劉秀稱帝後聽說宋弘節烈,特意請他入京拜為太中大夫。

劉秀聽說大司徒蔡茂和宋弘關係密切,就派蔡茂向宋弘提婚,並向宋弘許下諾言,隻要答應婚事,立即封他為宣平侯。當蔡茂把劉秀的意思轉告宋弘時,宋弘一口拒絕了。

劉秀聽到蔡茂的報告有些不相信,決定親自找宋弘談談。

劉秀在南宮嘉德殿單獨召見了宋弘,並在殿後竹簾裏設一個席座,請湖陽公主在裏麵偷聽。劉秀委婉地提出湖陽公主一事,並說貴易交富易妻,大丈夫三妻四妾也屬正常。宋弘卻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三妻四妾就是對感情的不忠,委婉地拒絕了劉秀的提親。

湖陽公主在簾後聽了宋弘與劉秀的對話,十分氣惱,自己堂堂一國公主給人做小老婆人都不願意,覺得受了很大侮辱。一氣之下發誓永不再嫁。果然,從此以後再也不提嫁人的事,劉秀幾次勸說都不聽,也隻好作罷,但在心中劉秀總覺得欠下大姐一個人情。

湖陽公主這樣的老寡婦,不嫁人但身邊卻不缺男人,不知是嫉妒還是有些心理變態,她府中傭人不要女性,一律是清一色的青年小夥子。被洛陽令依法處死湖陽公主家奴,就是湖陽公主府邸總管呂兆中,他明為總管實際上卻是劉黃的情夫,更是她的皮條客。

光武帝對湖陽公主的胡鬧也有所耳聞,對這種事他也不便明說,何況大姐沒有丈夫,偶爾做點出格的事也在所難免,因此光武帝隻當作不知,從來也沒出麵幹涉過,想不到這次竟然鬧得太大,惹出一場官司。

事情是這樣的:湖陽公主好像與常人有些不同,她越老欲念似乎越旺,並且一定要年輕力壯的青年小夥,最好是處男。就因為這個,呂兆中暗地裏時常一愁莫展。湖陽公主不僅讓呂兆中給她尋找俊美少男,有時自己也親自外出尋找,隻要她看上的男人,千方百計都要搞到手。

一天,湖陽公主化裝成一名農家老婦人上街賣花,碰到一位翩翩少年,湖陽公主當時就動了心,讓呂兆中一打聽,才知是剛選人太學的孝廉名叫梁府,河南新鄭人。湖陽公主先讓呂兆中到太學找梁府,問他是否同意到府中侍陪,許下諾言,隻要同意立即向皇上給他懇求官職,梁府堅決不從。湖陽公主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命令呂兆中帶人把梁府強行綁架到府中,梁府仍然不答應,並且說一通羞辱湖陽公主的話。

湖陽公主惱羞成怒,下令呂兆中把梁府照死裏打,並割掉梁府的陽具。梁府一個文弱書生怎麼經得起呂兆中這幫人肆無忌憚地折騰,按呂兆中的話講還沒有動真格的他就一命嗚呼了。

出了人命案湖陽公主並不在乎,這樣的事也不是頭一次了,按照往常的慣例讓呂兆中找個借口花上幾個錢就擺平了。這一次卻出乎意料,不僅梁府的家人不答應,太學裏的許多學生也十分憤慨,一怒之下告了官。

洛陽令董宣接案後也很憤怒,但礙於皇室尊嚴也不好將湖陽公主治罪,隻把呂兆中拘捕了。

起初,湖陽公主以為董宣拘捕呂兆中隻是為了平民憤,做做樣子給人看的。誰知不久傳出話來,董宣已把呂兆中定了死罪押進死牢。湖陽公主幾次派人向董宣要人都被董宣拒絕了,後來湖陽公主親自出馬去找董宣,董宣不僅不給,反而把湖陽公主訓斥一頓。湖陽公主走後,董宣估計她可能去找皇上,趁光武帝旨意未下之前把呂兆中給殺了。

湖陽公主對董宣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火,又聽說呂兆中被殺,更是惱火,哭著跑到宮中告狀,說董宣一個小小洛陽令目無尊長,故意斬殺皇室家臣來蔑視皇威,如果不嚴懲董宣,皇家名譽威風掃地,她也不願活了。

光武帝正為封禪的事每天演習著各種禮儀忙得不亦樂乎,聽到大姐的哭訴也很惱火,命人把董宣召來,揚言要殺董宣。

董宣入宮拜見光武帝,憤怒地說道:“陛下憑聖德感動天地使大漢社稷呈現中興之勢,如今又天降祥瑞昭示陛下封禪泰山。可是湖陽公主身為皇室貴胄,不思維護皇室聲譽,卻慫恿家奴殺害善良百姓人家,從而激起眾怒。皇上不對公主嚴加管教卻要治臣的罪,皇上憑什麼治理天下,還有什麼資格封禪泰山?臣不須勞頓皇上誅殺,臣在此以死謝陛下!”

董宣說著就向殿堂的大柱子撞去,劉秀急忙喝令人將他拉住,盡管兩人上前拉住了董宣,他的頭還是觸到了柱子上,血流滿麵。

光武帝覺得理虧,令太醫給董宣治傷,並賜他禦食,董宣直站著把禦食吃光。劉秀為了給姐姐麵子,讓董宣向姐姐下跪賠個理,董宣堅決不答應。光武帝讓兩名太監把董宣按在地上,董宣兩手死死撐著地就是不願彎脖子,口中還不斷地嚷道:“臣沒有錯,臣是秉公執法,如果皇上硬要逼迫臣,臣隻有以死來謝罪!”

光武帝沒有辦法,隻好命人拉起董宣。

湖陽公主見董宣寧死不向自己低頭,十分不滿地嘟囔道:“文叔身為白衣時都敢殺人,連官吏都不敢上門追查,如今做了皇上卻不能讓一個洛陽令低頭,你的威風哪裏去了?”

劉秀看著董宣,又望望姐姐,笑著說:“天子怎麼能與白衣相同呢?”

湖陽公主氣得一扭屁股走了。

劉秀問董宣:“朕讓你向公主磕頭賠不是你寧死不肯,賞賜給你的食物你明明吃不光卻強撐著把它吃了,這是為什麼?”

董宣急忙答道:“食物是皇上所賜,臣怎敢有絲毫所剩,這就如同臣奉職不敢有絲毫偷懶一樣,否則有愧於皇恩。”

光武帝對董宣大加讚賞,當即封他為禦史中丞,並賞賜布帛百匹。

光武帝處理完洛陽人命案後,便率領王侯、公卿、校尉、將軍、大夫、黃門郎等文武百官,擺著盛大的儀仗隊,浩浩蕩蕩向泰山出發。

一路上,光武帝誠惶誠恐,遇到山就齋戒,碰到河就叩拜,直到二月十二日才到達泰高(今山東泰山東北),馬上就要登臨泰山親近上蒼,向神靈彙報自己的功德了,他想起孔子“登車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話,心情十分舒暢,於是頒詔天下:昔小百欲封,夷吾難之;季氏欲旅,仲民非焉。蓋齊諸候,季氏大夫,皆無事於泰山。今予未小子,巡祭封祥,德薄而任重,一則以喜,一則以懾。喜於得承鴻業,帝堯善及子孫之餘賞,蓋應圖箋,當得是當。懼於過差,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為議者所誘進,後世知吾罪矣。

光武帝沐浴齋戒五日之後,在二月二十二日的時候正式登上了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並且還刻石記功將自己一生的功勞記錄下來,以供後世表彰,同時更改年號大赦天下。

封禪大典終於完畢,光武帝在朝臣的歡呼聲中告別上蒼,如願以償地向山下走去。不知是因為高興過度還是這一路上舟車勞頓,光武帝剛剛回到洛陽就感到身體不適,沒多久就病倒了,雖然太醫極盡救治,但病情仍不見好轉,而且更添新病,總是反複無常,一天天加重。光武帝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透支殆盡,即將離開人世,於是便詔見了梁鬆、馮勤、趙熹等大臣,寫下遺詔,並受命幾位自己信得過的大臣輔佐皇太子劉莊。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時候,六十三歲的光武帝在洛陽南宮前殿溘然長逝。皇太子劉莊即帝位,也就是漢明帝。